第143页

“夫子可请好了?”

“郡公帮的忙,在东京请的,都是学问好、见识广的老夫子,科场上中过举的。”

大多百姓不知道啥叫“中举”,但一听是京城来的,还都是“老”夫子,就觉得好,特别好。

有人借机问出最关心的问题:“每季的束脩不便宜吧?”

许氏含蓄一笑,不怎么在意地说:“吖吖说了,不收束脩。”

一片哗然。

这可比单纯围观校舍令人激动多了——不收束脩?可以免费上?那岂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读书了?!

“敢问,是单收南山村的娃娃,还是各村都收?有何要求没有?”周围人的态度明显客气多了。

“都收,不论男娃女娃,不管年龄大小,只要想学,尽管来。”

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传遍十里八村。

修桥铺路办学堂,往往是最得民心的善举。学堂还没正式开,林悠然头上就多了个“大善人”的名号。

作者有话说:

没有意外的话,傍晚有二更哦!

(有意外会发小包包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