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页

最初是林二丫几人带的头。

林悠然先前在马老大手里买了几十头大驴子,交给这帮娃娃看管。没成想小家伙们责任感极强,即便过来上学了都不肯丢下驴子。

于是,在林悠然的纵容下,孩子们便自己动手,在学堂旁边围了一个篱笆墙,上课的时候就把驴子圈在里面,闲暇时间赶出来喂草饮水。

其余孩子有样学样,也把自家小牛小羊一并带过来,上午读书,中午放牛,下午再学学技能,傍晚便欢欢喜喜地带着自家牛羊回家。

每日清晨,校园内回荡着琅琅的读书声,校园外响起此起彼伏的“咩咩”、“哞哞”,一派勃勃生机。

中午,河沿儿食肆统一给学校师生送饭,偏偏有人搞特殊,磨着林悠然亲手给他做。

没错,这个人就是赵惟谨。

只因林悠然无意中说了一句“那位姓陈的夫子瞧着年纪轻轻,课却讲得极好”,这位郡公便醋了,走后门成了学堂的夫子,一本正经地端着书卷,摇头晃脑地带着启蒙班的娃娃们读《千字文》。

林悠然每每瞧见了都忍俊不禁。

“最后一茬新鲜桐花,拌上鸡子清做了几个桐花煎饼,炸了一碟桐花卷,烫了一盅豆嘴儿桐花丝,还有你最爱的花蕊蜜汤……”

林悠然边说边把菜碟一一摆上桌。

赵惟谨也没闲着,姿态从容地点了茶汤,烫了碗筷,送到林悠然跟前。

两个人相对而坐,就着清风与山景,品着花蜜汤,温馨地吃着饭。

墙头上探出一颗小脑袋,花猫儿似的小脸扬着大大的笑,嗓音脆生生的:“夫子,桐花煎饼好吃不?”

不等赵惟谨搭话,旁边就冒出另一颗小脑袋,笑嘻嘻道:“师娘亲手做的,怎能不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