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实际上,她此举并非单纯卖惨,而是为了提醒赵恒,当初她被萧太后劫持过,还和吴英一党有私怨。

果然,赵恒再次缓下神色,认真翻看着太监呈上的第二份证据——林悠然与辽商合作的契书与明细。

多亏赵惟谨深谋远虑,提醒她不要跟萧太后直接交易,而是找了一个辽国商人作为媒介,所有的流程都通过榷场查验,没有一丝疏漏。

看着赵恒渐渐舒展的眉头,林悠然知道这一步棋走对了。

她深吸一口气,放了个大招:“小女斗胆禀明官家,即便此番小女因为与辽人交易被定罪,小女亦不会后悔——若非官家下旨签订澶渊之盟、开设边境榷场,小女也没机会与辽商贸易,不仅小女要感谢官家,还要代南山村的乡民感谢官家!”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谁人不知,如今“澶渊之盟”已然成了赵恒心头的一根刺,谁都不敢在他面前提。只因朝中两党相争,有人为了攻击对手不惜把这澶渊之盟污蔑为“城下之盟”,暗指赵恒软弱求和,被迫签订丧权条约。

实际上,澶渊之盟写明了是兄弟盟约,大宋每年交给辽国的岁币类似于强国用来帮扶弱国的“军资”,这笔钱与征战时的军费开支相比微乎其微,榷场的开设更是大大地有利于宋方。

赵恒目光微眯,淡声道:“你倒说说,为何感谢我签订此约?”

林悠然暗暗地为自己捏了把汗,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自□□立国,河北路便连年征战,且不说多少儿郎殒命沙场,只说坊间百姓的日常开销便不堪重负。”

战时一斤糖多少钱,一斤面多少钱,如今便宜了多少……林悠然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