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页

“高老太太娘家姓石,她是石家的庶女,出嫁前她祖父是朝廷的二品官员。”

“后来石家出事了?不然凭这样的家世这位高老太太不会嫁进现在的高家吧。”顾昭边听还边评价道。

齐云飞笑道:“是啊,石家在皇权争夺中站错了队伍,石家的男人先被下大狱,因为新帝事务繁忙还没来得及料理他们,所以当时石家的女儿,有门路的都赶紧想办法将自己嫁出去,高老太太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嫁到咱们这小县城里来的,之后石家便散了,祸不及出嫁女,石家的这些嫁出去的女儿也因此没被诛连。”

“高老太太当初也是聪明人,跟其他没被牵连的姐妹一直保持联系的,想要寻找机会重新回那富贵的京城,没想到真让她找着机会了,她一个外甥女后来进了一位勋贵的府中做了妾室,高老太太便私底下和那位保持了联系,两年前高金恒应当也是通过这门路去了京城那家知名书院的。”

顾昭听了这一番话,发觉脑中的许多线索都能串连起来了,他问:“是哪个勋贵的府中?”

齐云飞叹道:“是京城永宁侯府,打听到这消息我就连夜给大哥去了信,免得他在不知情的时候得罪了这永宁侯府。”

顾昭听到“永宁侯府”这四个字时竟是一点都没意外,原来他不仅是第一本小说中的炮灰角色,其实和第二本小说也发生牵扯的,当然这是他自己的推断,在那第二本小说里,他顾昭可是连面都露一下,丁点存在感都没有。

齐云飞也没想到这些事竟和京中永宁侯府扯上关系,对于齐家来说,那永宁侯府无疑是庞然大物,高不可攀,可看顾昭神情,似乎一点不惊讶,不由好奇道:“顾昭你就不意外不吃惊的吗?你就不怀疑其中的关系吗?”

其实齐云飞昨夜就没睡好,除了给大哥写信外,还在思索推断整件事中顾昭到底处于什么角色,背负了怎样的身世,他甚至有大胆推测,不会那么巧顾昭的身世和永宁侯府牵扯上关系吧?

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顾昭也太冤了,从大家公子沦落为农家子弟,地位太过悬殊,让人无法接受。

顾昭还有心情喝口茶,然后抬头看了齐云飞一眼,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我很意外啊,也很吃惊啊,可不管这里面有什么关系,我顾昭不还是顾昭么,也没可能立即飞黄腾达,我还是得老老实实地读书参加科考,一步步地往上爬。”

齐云飞听得无语之极,但不得不承认,顾昭的话让他饱受惊吓的小心脏得到不少抚慰,淡定了许多,尽管跟顾昭相比还差了不少,反正他觉得他处在顾昭这位置上,是没办法像他这般冷静淡定的。

顾昭跷起腿晃了晃说:“我这辈子上辈子都叫顾昭,我是我爹娘的老来子,我爹娘虽不富贵,年纪也大了些,只知道在地里刨食,可对我来说那就是最好的爹娘,这点永远不会变的。”

齐云飞听得心生敬佩,多少人面对这样的情况能保持不动摇的?

当然目前一切还只是他们的猜测,并没有真凭实据,但不能不防,不管是这边的高家还是京城那边,都不可能让顾昭一帆风顺的:“那你要怎么做?高家倒是好对付,就怕京里……”

高老太太虽能借京城永宁侯府的势,但到底远水解不了近火,高家在地方上可没办法一手遮天,齐家对上高家那是一点不憷的,但到了京城,齐家就束手无策了,他大哥也是丁点办法都没有的。

顾昭垂眸想了想,然后笑道:“那就积蓄力量,让京里的人不敢动手,可惜对京城和朝廷的情况了解太少了。”

齐云飞从这话里没听出丁点底气,只得说:“我来想办法吧。”

目前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先将眼前高家的麻烦解决掉,当然也得顾昭先通过院试,然后从童生走到秀才成为举人,才有进京参加会试的资格,如果不幸折在哪一步,那谋算再多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顾昭看出齐云飞很没信心,给他打气道:“别那么灰心,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便是对上永宁侯府也不是没有出路,永宁侯府权势再大,也得听当今陛下的。”

齐云飞哭笑不得,并没觉得安慰多少,凭他们也有能力把话递到天子面前?

“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不用到陛下面前,也许可以想办法见一见永宁侯,有的事或许会真相大白。”

“那得保证你我的推测是完全正确的,还得保证永宁侯相信这些推测并且能公正不偏颇。”顾昭并不看好这一点,何况他们现在有什么证据?是有人证还是物证?

第二本小说顾昭就大致翻了翻,对这位永宁侯的印象马马虎虎,可不想将自己的将来交托到别人手上由别人来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