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页

“那你帮我问问到时收多少束脩。”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顾昭回馈乡里建学堂请夫子让孩子免束脩读书的消息,以水云村为中心以飞快的速度向四周辐射开来,再加上齐家暗地派人宣扬,因而没过多久,便在镇上以及清河县都传开了。

这日,有人在酒楼里口无遮拦地表达自己对顾昭这书生的羡慕眼红:

“不过是打了场官司,这姓顾的书生就凭白得了千两白银,老天爷,那可是一千两啊,咱们这辈子都见不到这么多银子吧,依我说,这姓顾的书生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伤害,这高家也是厚道人了,让姓顾的书生发了回横财。”

这人话里话外将自己对顾昭的眼红展现得淋漓尽致,甭说他这说法还吸引了一批同好,有人附和道:“早知道咱也跟这位顾书生学两招啊,官老爷面前走一圈,啧啧,千两白银就到手了,这顾书生拿到这千两白银,肯定到城里买上大房子再娶房小娘子,过快活日子了吧。”

这话居然还有不少人附和,这时同在酒楼的一位食客气得拍桌子大骂:“你们有没有心啊,什么叫没有实质性伤害?不是顾书生机灵,他早就断手断脚了,一个断手断脚的文弱书生一辈子可都毁了,以后还能干什么?何况不是我小瞧各位,各位想做顾书生,那也得先苦读数年考过县试府试成为少年童生吧。”

这人的话同样得到响应,对那些眼红的人发出倒嘘声。

又有人站起来说了:“谁说顾书生得了赔偿银子就过上快活日子的?你们知道那顾书生是来自哪里的吗?他用这银子干什么了吗?”

“你知道?”其实大家八卦归八卦,但对顾昭除了知道他出自清河县外,并不清楚他来自下面哪个村子。

“我当然知道啊,他就出自咱这县里下面叫水云村的村子,如今人家人还在府城,可都托人将银子送回来,在村里建学堂请夫子呢,对同村的孩子免束脩上学,你们能做到吗?你们也配跟顾童生相提并论?”

“你、你……谁知道你说的是真的假的?”之前眼红顾昭发了笔横财的人羞恼道。

“哈,去水云村一看便知,对了,对顾童生不太清楚,咱县里的齐家总归知道吧,齐家不仅帮忙顾童生盖学堂,如今还在帮顾童生请夫子呢,而且应该有人听说过水云村的顾记豆腐坊吧,哈,那可正是顾童生所在的顾记豆腐坊。”

“哇,原来是那家啊,我早闻顾记豆腐坊与齐家豆腐坊同出一脉,但所出豆腐便宜许多。”

“对,对,我也听说过,还有亲戚特地赶去那豆腐坊买豆腐呢,原来竟是顾童生家的,改天我也得去买一回。”

“顾童生果然高义,听说他年纪并不大,是位少年童生,却小小年纪便知道回馈乡亲,有些人却因为眼红妒忌顾童生往他头上泼脏水,可恼可恨!”

“如顾童生这样的人越多,咱老百姓日子会过得越好。”

那些妒忌眼红顾昭的人,面对越来越多人帮着顾昭说话的情况下,只得灰熘熘地跑路,免得被这些家伙群情激愤起来揍他们一顿。

作者闲话:以后的更新基本就放在上午十点左右了,有特殊情况会提前通知,还剩一章存稿,明天就造完啦~以后码多少更多少,进入果奔状态~~

诸如此类的现象发生在不少地方,清河县也越来越多人知道顾昭的义举,便是县里的那些秀才举人也听说了,并且其中一部分人还很确定此事属实,因为他们知道齐家在四处寻找愿意前往水云村担当夫子的书生,最好是秀才,如果秀才不愿意的话,那也须得是童生才行,此事让他们互相碰面聚会时,言谈之间对顾昭的举动也赞扬颇多。

如此年纪便懂得进退,将来是个可造之才,这不仅是水云村之幸,也是清河县之幸。

他们还知道,水云村除了出了位顾昭顾童生外,还有一位县试府试皆取得案首的童生宋泽,因而对水云村这个地方起了极大的兴趣,这是什么天杰地灵的地方,竟一下子出了两位少年童生,相约下回可去水云村游玩,顺便尝尝那顾记豆腐坊的豆腐。

可以想见,顾记豆腐坊的生意会因为顾昭而更加扬名,生意会忙得做不过来。

顾老爷子顾不得这些东西,他和老太太牵挂他们老儿子。

虽然外面人都在夸赞顾昭,但顾昭写的信里还说了些内容让他们忧心,顾昭信里写了,原本得了笔银子,该帮二老盖大屋让他们享福的,只可惜高家的事情过去没多久,顾家不宜有太大动静,所以需得等他院试过后再作打算,到时他有了秀才功名,身份会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