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两月的期限到了,皇帝和大臣们心中多了几分期待,如果食物能保持两月不腐,发挥的作用可提升不少,比如宋程折子中言明的收购关外异族的牛羊肉,制成罐头后可作为军中供粮,也可以运送到中原,比之肉干更为新鲜。

打开储存了两个月的罐头,让大家惊喜的是,这次依旧只有一坛发生腐坏,其他的依旧是完好的,水果罐头可以直接开吃,肉食加热过后口感更好,佛跳墙的味道跟一个月前的也没太大差别。

“当真能储存,这是我大周朝之幸,陛下大喜啊!”机灵的大臣当即就向皇帝陛下道喜。

其他臣子暗道果然是个拍马屁的,但接着也迫不及待地说出了一堆好话。

陛下尝了水果罐头和佛跳墙,心情也颇为不错的用帕子擦了嘴巴,放下帕子说:“朕明白众位爱卿的想法,这的确是我大周朝的幸事,诸位卿家,接下来还要劳烦你们仔细拟个章程,宋爱卿折子里所提的计策朕觉得甚秒。”

内阁的几个辅臣立即上前接令,这不会是一日之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渐进地改变与外族的关系。

皇帝微笑道:“此次宋爱卿立了功劳,朕不能不赏,还有宋爱卿折子里提到的那位名为顾昭的书生。”

勇毅伯也是在场的,因为这些罐头就是由他代表女婿献上来的,因而开罐的时候他也都会在场,皇帝特地将他叫来的。

听了皇帝的话勇毅伯心里是极为高兴的,女婿有功,他这伯爷也有功劳,说起来这一切都是由顾昭这个书生带来的,想到女婿女儿信中所托,所以勇毅伯上前便为顾昭说好话邀功起来。

怎么赏有功之人是个问题,如勇毅伯和宋程,无非是加官进爵,当然勇毅伯这功劳未必达到升爵的份,但赏赐些宝物让皇帝在心里给他记笔功劳这也很好了,可顾昭分明是仍在进学的白身,那要怎么赏?光是赏些金银珠宝是不是力度不够?

勇毅伯微笑道:“如今这顾昭书生已通过院试,成为我大周朝的一名秀才了,听说名次不错,也许过上些年陛下就能在京城见到这位献计的年轻俊杰了。”

“哈哈,好啊,朕迫不及待地想见一见这位秀才了。”皇帝陛下对顾昭印象很不错,这明显是个关心朝廷大事有事就想着他这皇帝的好子民,大周朝所有子民和读书人都如顾昭一般,大周朝岂会不繁盛?

如今的皇帝陛下还是位很有进取心的皇帝,也许他的身体不是太好,但依旧想要效仿太、祖,希望将来成为史书的明君,为后人歌功颂德。

但也有人觉得对顾昭的赏赐可以暂缓一下,听说那顾昭年岁尚小,还未及冠,现在重赏了他只怕过犹未尽,让他过早失去进取心,不如赏些金银,让出生农家的顾昭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进学,将来才更好为陛下为朝廷尽忠效力。

当场的臣子分成了三派争论起来,以勇毅伯为代表的一派当然支持重赏的,一派以为不必过于高调,等将来顾昭进了朝堂再重用他不迟,剩下的便是中立派,哪方观点都觉得好,看上去似乎谁也不得罪。

皇帝陛下取了折中的意见,决定除了赏顾昭一笔金银珠宝外,还要派天使亲去庆凌府传达陛下嘉奖口谕,可不能让有功之人寒了心,不能因为顾昭年岁小还是白身,就剥夺了他该得到的嘉奖,三派人都没有意见,于是偕大欢喜。

勇毅伯对这个结果其实挺满意的了,别看他求得多,但也知道所说没可能都实现,这是给别人讨价还价的余地,果然反对的人不少,这结果还在他的心理预期之上。

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陛下将顾昭此人放在心上了,只要顾昭自己争气,将来能来到京城通过会试走到这朝堂上,绝对会获得陛下的令眼相看,只要被陛下记住,在众多上榜进士中就等于脱颖而出了,那时才好处多多。

眼下的赏赐是为顾昭正个名。

因为此事并非在朝会上提出来的,所以其他朝臣是慢了一拍知道,江泰城庆凌府治下一位书生立了功劳,陛下要亲自嘉奖,虽说派了天使,但也只赏些金银珠宝,一些朝臣听过便罢,并没太当回事,过上几年这朝堂上还会有谁记得?

关注他还不如关注立了功的宋程,等宋程任期结束归京,陛下肯定要给他升官的。

永宁侯也听人说起此事,让他多关注一眼的是此事发生在庆凌府,也是由庆凌府的知府宋程大人呈报上来的,永宁侯自觉与宋程关系不差,因而下了朝会后还向勇毅侯道喜来着,等宋程回来,至少一个四品官员的位置是跑不掉的,他的女婿前程大好。

勇毅侯似笑非笑地看了永宁侯一眼,永宁侯与宋程之间的事,女儿女婿都没有瞒他,包括永宁侯插手顾昭和清河县高家间的纷争特地给女婿写信一事,他没想到永宁侯煳涂至此,竟连此奖嘉奖的对象顾昭都没有听出来,还当成一个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