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皇帝也不可能放心西南那边的情况,虽然太、祖是为了镇守西南边疆的异族,才派了自己的兄弟过去,给了一定的兵权和自治权力,但传到现在,皇帝哪可能高枕无忧,对他们还如太、祖一般信任,尤其是那叫燕肖的家伙明显是个野心不小的,就算为了制衡,皇帝也得将木头给扶持起来。
不过这次回家还是得多雇些人一路护送,以保证路上的安全,他不得不防着京里的那女人和虞温韶狗急跳墙,直接冲他和顾旸下手,以便一了百了。
顾瑶新的铺子已经找好,地点也给顾昭过目了,位置正好和如今的点心铺子相对,顾昭也觉得顾瑶目光不错,所以放手让她自己做事。
年前开张是来不及了,顾瑶正让人整修铺子,等年后过来就可以安排上了,这段时间也正好可以训练出一批新人来。
叫顾瑶高兴的事,石姐姐去了京城也没忘了她,从京城给她写信来了。
腊月里,一场雪过后,顾昭他们要启程回乡了,在这之前,先去宋府与宋程道了个别,宋夫人提早几日回京看望一双儿女去了,就丢下宋程一人守在府里过这个新年。
彭遇夫子那里也替顾旸请好了假,顾昭不得不承认,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才被彭遇教了多长时间,顾旸比起刚从京城来时长进了不少。
彭遇也跟顾昭单独谈过,虽然顾旸不是顶聪明的人,但他也有他的优点,除了性子纯良外,还非常勤奋专注,其实教这么个学生彭遇感觉颇好,并用不着他操心太多,要是收个脑袋机灵却性子顽劣的,他早就不干了,因而顾旸省事。
彭遇以为,凭顾旸这般专注用功,将来考个秀才完全没问题,努努力,运气好的话考个举人也是有可能的,顾昭觉得这般真是太好了,举人出身便可以谋个官职了。
宋泽和宋母也是要回乡过年的,如果顾昭和顾家二老在这里还罢了,可顾家人全都走了,他们留在庆凌府也无趣得很,不如回乡看看,离得时间长了,宋母还是怪想念水云村的一切,而且这次回乡,也颇有几分衣锦还乡的味道。
以前过日子还要抠抠索索的,一文钱恨不能掰成两半来使,没日没夜地做绣活,好替儿子挣出赶考的银子,自从来了庆凌府后,宋母的日子从未有过的充实,也从未有过的轻松,家里平常的开销靠她在作坊里的工钱就足够了,还能有些剩余,宋泽拿的分红完全可以积攒起来。
宋母想着,这几年攒的银子也不必在庆凌府置办房产,等将来去了京城,手里的银子应该足够在京城置办一个小宅子了,这放在以前哪里敢想的。
齐云飞则因为生意的关系,要再过几日才回清河县,但也派了人一路保护顾昭他们的安全。
与彭岭他们早在府学里就道过别了,出城上了官道后不久,顾昭与宋泽又和叶秀鸣道别,后者往江泰城而去,顾昭与宋泽则往清河县的方向。
“叶兄,来年见。”
“宋兄,顾兄,来年见。”
三人相视一笑,便各回各家了,这些日子的相处让顾昭再次肯定,只要给叶秀鸣机会,他将来肯定不会默默无闻的,顾昭挺期待将来他进入官场后的表现。
不过在这之前,他们先是竞争对手,下一回的乡试他们都是要参加的,要一起争夺那有限的举人上榜名额。
至于一直在庆凌府盯梢他们的人,后来史丁山找了以前的兄弟从他口中套话,也没套出太多的新东西,于是干脆在他们出城之前就找了借口将那里丢进府衙的大牢里了,就不知那虞温韶会不会让人从府衙捞人了。
还有那位黄参将,就在不久前被陛下调离之前的职位,听宋大人说如今的官位虽然高了些,但实际上手里的权力小多了,属于明升暗降。
别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宋程还能不清楚?要知道这事可是发生在公主回京之后,明显是将他所说的事情报到了陛下面前,陛下也许眼下拿不到真凭实据,但削弱那家伙手里的兵权还不是很容易的事。
宋母捧着放了木炭的暖手炉跟顾瑶说着话,在宋母眼里,顾瑶比起当初在水云村时出挑多了,比起府城里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也不差的,人也越来越能干,这是她亲眼看着成长起来的。
虽觉得这样的好姑娘不能成为宋家的儿媳妇是一种遗憾,但宋母也留意到儿子跟顾瑶之间一点那方向的意思都没有,再加上话早已说出去了,宋母也不会再重提旧话,如今这般像亲戚世交一样处着挺好,否则弄不好两家人反而尴尬。
顾瑶难得的又做起了绣活,趁这个机会向宋婶子请教,宋母其实也很少碰了,除了年纪大了眼睛吃不消外,宋泽也不太愿意让她费这个眼睛,因而这时候就捧着暖手炉笑眯眯地指点顾瑶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