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前来顾家参加婚宴的人也不少,其中有些都是没接到请帖自发过来送礼的,好在顾家人也有心理准备,早早就从县里请了齐家酒楼的大厨帮忙,宴席足够摆得开,来客都吃得称心满意。
柳氏看得妒忌不已,在她和顾二牛看来,这都是儿子带来的,如果他们也有儿子,将来娶亲时肯定和顾仁一样风光,二老也不会这般嫌弃他们。
柳氏这一天基本就没怎么动手,而是缩在角落里磕瓜子围观,顾家从村里请了不少妇人帮忙,都是给了工钱的,看到柳氏这般作态互相间也要嘀咕几声。
“我看顾家其他人都没怎么的,反倒这柳氏先将自己当成少奶奶了,刚刚还指挥我家丫头给她倒水呢。”
“嗤,你还看不出来啊。”
“看出什么了?”
“她啊,这是又怀上了,把自己看得金贵着呢。”
“呔,这怎么就不是个明白人呢,到现在都没看明白,顾家老人根本就没图她生儿子,这拼死拼活把儿子生下来,我看啊,待遇未必有二房那小丫头高呢。”
“是啊,那小丫头倒是有福气了,看看如今被顾家人养得多好,这柳氏就是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
老太太忙得都没顾上柳氏的情况,只要她不在自己面前碍眼,老太太就阿弥佗佛了,倒是小赵氏偶尔听到别人的议论声,稍微留心了一眼,果然看到人多的时候柳氏下意识地捂住肚子,心中嗤笑,怀就怀上了呗,还遮遮掩掩的,转身就抛在了脑后,等婚宴结束,小赵氏都没想得起来跟老太太提一句。
初十这天,顾昭早早起来了,吃完早饭后就跟着爹娘一起等着新人来给他们敬茶了,顾旸也颇有兴致,他第一回 在这样场合中当长辈,要被新人敬茶的。
“来了,新人来了。”
老太太怪嗔了一句:“不是让吃了早饭再来的么,用不着这么着急的。”
话是这么说,老太太和老爷子都是一脸喜气洋洋,这可是顾家的长孙,顾家的长孙都娶上媳妇了,等来年生了孩子,那就是顾家的第四代,他们的曾孙子。
新人已经进了门,顾大牛和小赵氏带他们一起过来的,顾瑶和顾义跟在后面,这姐弟俩也高兴得很,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顾瑶挺喜欢大嫂的,她跟大嫂在大哥还没有订亲前就有过接触。
顾仁牵着余英的手跨进门槛,顾仁眉开眼笑,余英到底第一次过来这边,害羞地低下了脑袋,跨进门槛后就赶紧将手挣脱开了。
顾昭看得感慨之极,过了年顾仁也就才十七岁,放到后世还没成年呢,可这年代都娶上媳妇了,指不定年头成亲,年尾就能抱上孩子了,真是不得了。
反倒是顾二牛和柳氏,在新人过来后才慢吞吞地出现,两人还哈气连天的,老爷子老太太可不想今天骂人,给大好的日子添晦气,懒得理睬他们夫妻。
新人先给二老敬茶,二老对长孙大方得很,一人给了个红包,老太太还给了个金手镯,顾昭认得出来,这是在庆凌府时娘自己买的,原来是为了孙媳准备着的。
余英也有点受宠若惊,同时心里也很欢喜,这代表顾家对她的认可。
接下来就是给二房敬茶了,喝了茶后,柳氏还想阴阳怪气地来几句,叫老太太和顾昭一个眼神就给吞了回去,然后一脸不舍地将一个红包放到新郎子手里,顾昭瞥了一眼,怀疑那红包里可能就几个铜板。
柳氏的确想来几句的,想说她没有老太太和大房有钱,不要嫌弃她的红包,可在老太太和顾昭眼神之下,她什么都不敢说了。
轮到顾昭了,顾昭笑嘻嘻地接过茶就喝上了,喝完说:“仁儿也长大了,三叔也放心了,以后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家。”
其他人听得都哭笑不得,按长辈的身份,顾昭这话很有道理,可关键在于顾昭比起顾仁这侄子还小了一岁,嘴里说顾仁长大他放心了,叫人听上去怪不怪?
顾仁也是哭笑不得,三叔居然如此促狭,不过接下来顾昭就从怀里掏出了个红包,他的出手可不低的,没看柳氏两只眼睛都盯在那红包上,恨不得自己替代余英将红包拆开,看看里面放了多少。
看红包轻飘飘的,里面肯定是会和他们一样是铜板,肯定会是银票,不知面额会是多少。
余英接红包的时候偷偷抬头瞄了眼顾昭,正好和顾昭的笑眼接触到,吓得连忙又低下头,不过心想三叔怪好看的,而且三叔性格真好,爹娘一早就叮嘱过她了,如今顾家最重要的便是顾昭了,也是最不能得罪的人。
余英之前还担心过三叔不太好接近,刘家的事情她也是听说了的,刘家人下场可真惨啊,当然那也是刘家人活该,她一早起来后说问过顾仁,顾仁说三叔性格很好,让她别担心,果然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