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页

乔焕说完便匆忙去追赶顾昭,剩下的人瞬间哗然,万茂盛一人的话还不作数的话,那加上乔焕的话,完全可以肯定此顾昭便是彼顾昭了,谁能想到顾子爵竟是凭着真本事考进他们书院的,而且上次的月考成绩还很不错。

万茂盛没想到还有被表弟这草包指责的一天,恼羞成怒地拂袖而去,留下一帮学员议论个不停。

“真是顾子爵啊。”

“没听说顾子爵根本就没想要曝露身份,现在可好,被这万公子破坏掉了。”

“是啊,顾子爵平时学习可认真了,我听说他们三人离开家乡是为出来游学的,我们书院是最后一站了,今秋要回去参加乡试的,人家真不是装模作样。”

“没想到这样的风云人物就在我们身边,不是这万公子捅出来,我们怕直到顾子爵中举才会知道吧,你们说院长他们知不知情?”

“也许知道的吧,不过想着顾子爵本人不想声张,所以没有透露出来。”

“没想到这回乔焕还有点眼光啊,我就说之前顾子爵怎么敢将乔焕揍得哭爹喊娘的,原来是有底气的,也难怪乔焕从来没想到报复,还凑到顾子爵面前套近乎。”

“你误解乔焕了,乔焕应该也是最近才知道顾子爵身份的,一切都跟最近那位挺活跃的丁公子有关,上回似乎通过乔焕给顾子爵递了个帖子,顾子爵因为学业繁忙推托了,结果这姓万的自作主张跑过来邀请顾子爵。”

这事当天就传到诸位夫子和院长耳中,顾昭身份的曝光让书院不少学员也人心浮动,他们对万茂盛的举动也很不悦,可再不悦又如何,那可是万知府的公子。

院长亲自下令:“最近就不要让外面无关人士进入书院了,免得影响诸位学员的学习,书院中有不少学员要参加今秋的乡试。”

一位副院长说:“那位丁公子自来了江南,的确活跃得很,莫非京里的丁尚书已经站队了吗?”

他们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想要写好策论必须密切关注时事和朝廷大事,揣摩上意,因而这位丁公子出现在江南又交友广阔,当他们眼睛都是瞎的看不明白?也就万茂盛迫不及待地凑上去,也不知是不是那位万知府的意思。

院长说:“甭管丁尚书和万知府是什么意思,我们文思书院有院训在,不会插手朝廷上的任何纷争。”

“是,院长。”

“顾子爵不过在书院待几个月的时间,有影响也不会太大,你们不要太过忧心了,而且有顾子爵在,也可以给其他学员树立一个好榜样。”

“不错,院长言之有理,顾子爵十分勤奋好学,顾子爵尚且如此,其他学员更该努力了。”

顾昭的身份被他们知晓后,他们对顾昭的关注增多不少,因而知道这一位的确是十分勤奋的学员,而非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他们作为夫子不问学生来历出身,只为教育出于国于家有用的人才。

这样一想,大家的心便安定下来,不过自此后,包括院长在内,都给顾昭私下开了不少小灶,对与他同行的宋泽和叶秀鸣也十分欣赏并且看好。

三人平时练习以及考试时写的策论,夫子和院长们也会拿来品评一番,论文采,自然是宋泽最佳的,但论起最为务实又言之有物的,当属顾昭为第一,而且后者也很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因而每一回的策论都比上一次进步不小。

此外,顾昭的算术也是整个书院最好的,教这课程的夫子认为自己在算术一道上,都没什么好教顾昭的了。

发现身份曝光后,其他夫子待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同,顾昭也松了口气,他还担心夫子们会对自己有意见,影响了书院的学习氛围,显然是他自己想多了,这里的夫子们的确有才又心胸广阔,值得他尊重。

为了躲过这场风头,顾昭整整一个月都没踏出书院半步,给外面的史茅二人也写了封说明情况,让他们别担心。

在书院中顾昭也一如既往,该学习就学习,该交友就交友,除了乔焕还结识了另几个朋友,并不讲究是什么阶层,有出身贫寒的,也有官臣子弟。

至于那些以前看他不顺眼这回却又特地凑过来的,顾昭的态度也同以往没什么变化,那几人试了几次,发现顾如根本不接他们的示好,也只得偃旗息鼓,私下里也传出一些不好听的话,可就算传到顾昭耳中,顾昭也没放在心上。

乔焕自觉这次风波跟他也有点关系,毕竟曝光顾昭身份的是他的表兄,因而这段时间也老老实实地待在书院,少有地勤奋起来,当然他的消息灵通,隔段时间就能为顾昭带来外面的消息。

比如他那姨夫知道儿子做的事后,派了身边的亲随来书院想找顾昭解释一下,可被书院拦下了,外人不得出入书院,还有江南不少富贵以及官员投帖子想要见顾子爵一面,这些帖子同样拦下来,都没送到顾昭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