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说平南子爵以前年纪小,离开顾昭时间长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便会淡下去,可乔老爷一直知道顾昭和京城通信频繁,和谁通信还用得着说?可见根本没随着时间流逝分隔两地而感情变浅了。
又会读书又会做生意还会钻营,他乔家怎就没出这样一个能人呢。
好在能跟顾子爵搭上关系也是多少人求也求不到的,只有他儿子办到了,乔老爷心中还是有些微得意的。
一路不停歇,三人途中又分作两路,叶秀鸣直接回了江泰城,他会为顾昭和宋泽收拾好居住的宅子,等候二人到来,顾昭和宋泽则继续回庆凌府,离家这么长时间,先回去跟家人报个平安,免得他们一直牵挂。
黎氏和顾家人还有宋母真的十分牵挂二人在外的情况,尽管二人一直写平安信回来,说外面一切都好,可他们什么时候离家这么长时间的,如果不是路程太远,家里的人都想找过去看一眼了。
这回二人回来,两家长辈围着他们又哭又笑的,顾昭和宋泽相视无奈,只能受着了,谁叫这些是他们的至亲之人呢。
好不容易将家人安抚好,顾昭与家人说话。
“旸弟考中童生了?很好,下回再接再励,争取过了院试考中秀才。”
顾旸害羞,虽然考中童生他也挺高兴的,可实在没脸在三哥面前提起,不过过了童生也让他自信不少,原来他并不是那么蠢笨:“三哥,我会努力的。”
顾昭也替他高兴,狠揉了把他的头发。
宋程大人任期已满回了京城,如今进了户部成为右侍郎,正三品官职,可以说连升三级,从知府的从四品一跃升为正三品的京官,宋程临走时给顾昭写了信,信里告诉顾昭,陛下派来的新任知府也是陛下的人,让顾昭可以放心。
顾昭跟家人团聚过后,特地去拜见了这位新任的知府唐大人,如宋程信中所说,唐知府对顾昭果然客气,对顾家还有齐家在这里的生意不仅没有为难,还提供了不少方便之处,唐大人的态度也让他顾昭放心不少,以后就算离开庆凌府,但他依旧想要将庆凌府当成顾家大本营的。
之后又与宋泽去府学见了教谕等人,稍作收拾后便启程去了江泰城,赶赴他们的乡试。
顾仁特地赶回来,然后陪着三叔一起去了江泰城,用他的话说,反正江泰城也有生意和车行,所以也不算特地为三叔去的,有顾仁陪着,顾家二老还有黎氏也安心不少。
到了江泰城与叶秀鸣会面后,顾昭和宋泽直接住进了叶秀鸣安排的一座清静的宅子里,这时离乡试也就剩下半月的时间,此时已进入九月,江泰城的天气比起江南凉爽了不少,因而准备赶考的三人并没有不适。
江南那地方的夏天待得才受罪,那是又热又湿,如果不是因为文思书院,三人不可能留在那里的。
这半个月三人也就参加了两场文会,跟江泰城的考生作了下交流,叶秀鸣虽然离开了不少时间,但他的名字在这里依旧有一定的影响的,也因着他,让人想起三年前将叶秀鸣压下去的院试案首以及小三元宋泽,可没想到叶秀鸣竟与宋泽相处得这般好。
有叶秀鸣带着,顾昭和宋泽也融入进了当地的考生圈子,捡着重要的文会参加了两场,剩下的时间便留在宅子里,没再像以前那般用功读书,多数时间互相交流,有时候交流的都未必是学问,这让原本都替三叔还有宋泽紧张的顾仁,也渐渐地放松下来。
在顾仁看来,这是三叔他们胸有成竹了,嗯,三叔这次肯定会中举,宋泽肯定也是,三叔常说宋泽的学问比他好,读书更有天分。
顾仁的心理变化顾昭不是很清楚,他就想着趁乡试之前好好放松一下,这两年一直处于高度紧张学习之中,而不久后又要关在号子里整整九日,虽然天气凉爽了些,但顾昭依旧觉得那九日会过得生不如死的,所以如此备受折磨的日子还是只经受一次的好,他可不想再来第二回 。
终于到了乡试这一日,顾昭提着考篮,有种要上刑场的感觉。
他和宋泽叶秀鸣一起排队,还有人冲他指指点点。
“顾子爵竟然真的来参加乡试了,之前有人说我还不相信,如今他身为子爵,有必要再和我们一起争夺那有限的中举名额吗?”
“还不许人家顾子爵上进?”
顾昭要参加乡试的消息早在江泰城流传开了,因而这一届乡试也受备众人关注,大家想看看顾子爵否有真才实学,可别半瓶子水乱晃荡,如果没有中举,对他的名声可是有些影响的。
可如果能中举,凭他这个年纪,再加上在陛下那里留的印象,将来真的会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