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页

一行人回宫后,内阁便将皇帝的命令传达了出去,原本皇帝出宫就够惹眼了,现在听了这命令更是惊讶,皇帝想不开要往贫民区跑,不仅自己跑了,还叫他们一起跑?难道是想让他们跟着皇帝一起吃苦头?

之前有些官员因为好奇跟在后面去看了,看到现场后那震惊的心情只有更甚,回来后就给宣传了一下,可没亲眼见过实物的人根本不相信,他们口水说干了也没用。

等到皇帝这命令上来,那些人笑了:“怎样?不想去现在也得去了吧,赶紧去,去了绝不会后悔的,说实话我都想在那边弄套房子了,就不知道那边的房子怎么个安排法,我等下得去问问冯大人。”

不管信不信的,反正没过多久,大家便三两成群地往京城有名的贫民区跑了,一个个起初还捂着鼻子,天气正热,想想也知道那边的味道绝不会好闻,估计会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也不知道前面皇帝和公主是怎么转悠的,不会就在外面看了一圈就回宫了吧。

做足了吃苦头的心理准备,可等到了地方,一个个傻眼了,捂着鼻子的手也无意识地放下了,眼睛瞪得老大。

“这里是贫民区?”

“这里是脏乱差的贫民区?”

许多人怀疑走错了地方,可正好这边有府衙的差役做事,逮着几个差役追问起来,才确定他们没有走错路,这里就是贫民区,不过脏乱差那是以前的现象,如今经过工部的改造工程,旧颜换新貌了。

顾昭回来后就让人通知宋泽去了,宋泽随即便亲自带了京报的人赶来,也算是皇帝过后的第一批前来参观的人,同来的还有翰林院其他官员,走在水泥马路上惊叹连连,知道这是顾昭负责的工程后更是赞叹不已,宋泽心中同样以顾昭为荣。

严涛惊叹道:“我就说顾大人去了工部怎会没了声音呢,原来闷声不响地搞了这么大一个动作,如果我们京城的街道都改成这样的路面该多好。”

“会的吧,估计可能还要改外面的官道,以后出行就方便多了,没想到前后两样都和顾大人有关,看来顾大人的强项并非是考试做学问,而是在这动手干实事上,难怪会一心往工部扎了。”

可不是,前面的杜仲胶轮胎还有那弹簧,谁不知道是顾昭弄出来的,如今京城满大街的都是黑色的轮胎,比原来的马车行起来稳多了,可现在来到这水泥马路上,才知道原来的还差了点。

有人就好奇地问宋泽:“顾大人是不是专为出行弄出的这些东西?”

其他人听得都笑了,宋泽也笑了,开玩笑道:“指不定真是,原来每次出远门,顾昭都会抱怨路况,嫌弃颠簸得厉害,现在真叫他弄出来了。”

“哈哈,原来顾大人真是个喜好享受的人。”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宋泽提醒大家:“不要光看,我们回去了得在最新一期报纸上给报道出来。”

“不错,这样的新鲜事物得叫全京城的人都知道。”

京报的人仔细转了几圈,问到了想要知道的东西后,便回翰林院忙碌起来,而贫民区这边,则迎来了一波又一波人的前来参观,毫不意外,每波前来的人都留下了无数惊叹,随之而起的,顾昭再度成为众人口中的热门话题人物。

新一期的京报也很快出炉,关于“水泥”一物的宣传也放在了最显眼醒目的位置,在京城上下掀起哗然,一时间,前往贫民区参观的人更多了,甚至还造成了交通堵塞的现象,谁叫那些大户人家都坐了马车过来的,停靠马车的地方有限。

贫民区改造了,路面宽敞是很,可贫民区之外依旧是老样子,交通堵塞也是难免的,这就让原来的那些地方都遭人嫌弃了,还没贫民区路况来得好。

随着一波又一波的读书人前往贫民区,不少人当场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作,传回来后引起不少追风,讨论的热度更高,这就导致一个情况,那就是大周京报虽然维持最初的推销模式,可引起的热度小得可怜。

燕向瑾三人原本对所谓的贫民区并没有多大兴趣,并且认为外面的说辞太过夸大了,但当外面引起的热度越来越高,不仅其他官员在谈论,就是他们身边的官员也在谈论,包括燕向瑾在内也不得不亲自过去看了一趟,看到贫民区热闹的景象时瞪目结舌。

此时与最初皇帝过来验收时又大不相同了,一部分原地的居民搬了回来,脑子活络的已经在划定的商业区做起了小买卖,人气这么旺,随便卖点什么都能挣到银子,还有其他地方的商家,看到此处如此热闹景象,也赶紧敲定一个铺子,就算以后人气会回落,但也再回不到原来的情形了,人们会永远记住,这里是整个京城甚至整个大周,率先使用水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