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页

老百姓为公主还有燕沐这位平南伯欢唿,同时他的庶兄卖国一事也在京城传开,当初燕沐为何会在京城,以及西南王与燕沐这位嫡子间的复杂关系,老百姓也作为茶余饭后谈资,八卦过好一阵子,如今再度翻了出来。

“果然不是个好的,竟然勾结外敌出卖西南的百姓,这家伙真该死。”

“西南王竟为了这么个东西压着嫡子不让出头,就是那世子头衔也是陛下直接册封的,听说西南王年年要为他那庶子上折子立他为世子的。好在这西南王也不算煳涂到底,没有一味地护到底。”

京城权贵也对此事八卦得很,他们完全没想到这对同父异母兄弟会走向这样的结局,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也有人说可以猜出燕肖为何会走这一步,因为他无路可走了,燕沐被册封为世子,他还能怎么办?他就是想要借大歧人的手将西南的权力掌握在手中,当然此举结果难料,等同于与虎谋皮,现在嘛,燕肖是彻底被钉在耻辱柱上,将要遗臭万年。

相反,燕沐这回则立了大功,这回的功劳谁也无法轻忽了,将大歧打残,西南边境也许可以安稳数十年,等燕沐回到京城,都不知陛下要如何嘉奖他呢,这爵位肯定要提,问题是提到哪一步,伯爵上面就是侯爵了,再往上则是国公,依照以往陛下给他晋爵的速度,一个侯爵都嫌轻的,但依燕沐的年纪,真给他晋升到国公,那未免也太高了。

同时他还是西南王世子,未来的西南王。

毫无疑问,京中权贵羡慕妒忌的人不少,虽然还没旨意传出来,但结果谁都能想得到。

那些大户人家想要与燕沐结亲的念头更重了,至少一个侯爵,只要努力一把,也许就要成为他们家的女婿了,怎能不让人蠢蠢欲动,只可惜燕沐人还没回来,那位在庄子里休养的西南王妃身体又不好,放出话不让人打扰,他们也只能干着急,眼巴巴地盼着燕沐回京城。

针对大周与大歧这场战争的走向,朝堂上也有讨论,战争结束后,作为战败国一方的大歧,肯定要派人进京求和,那么大周朝廷该如何做,大周历来是礼仪之邦,礼数必须尽到。

朝堂上还在讨论的时候,前方已签好战败条约,并派人快马加鞭送来京城,皇帝第一个过目,看完后他勐地站了起来,让下面的大臣们惊了一下,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与大歧间的战争出现意外状况了?还是公主出了什么事?

陛下膝下只有这么一位公主,谁不知道陛下将公主当成眼珠子护着的,连皇位都要传给公主。

皇帝站起来将来信与条约再仔细看了一遍后,然后放声大笑。

“姚爱卿,你来看看朕的永福公主与平南伯为朕与朝廷办成了一件怎样的事。”

皇帝笑了,大臣们也松了口气,看来不是出了岔子,而是有喜事?那又会是什么喜事让陛下如此震惊大笑。

姚首辅接过送来的折子快速阅览,也同皇帝一样看得眼珠子要突出来了,然后抬头说:“陛下,当真如此?那大歧竟然同意了?”

皇帝笑道:“当时三路大军还有昂兰军队就在大歧王都外面镇着,他们能不同意?”

“到底写了些什么?姚大人快跟我们说说。”

姚首辅转身看了看,然后将折子往户部尚书怀里一塞,说:“你看了应当高兴的。”

这可是大笔进账啊,而且要连续十年,公主和平南伯行事真是出人意料,姚首辅觉得未必所有人都能接受,但户部肯定是乐于成见的。

户部尚书也走紧打开来看,看完后也惊喜不已,连声叫好。

皇帝点了点他:“念,将我们大周与大歧达成的协议念出来,让众位爱卿都听一听。”

“是,陛下。”户部尚书清了清嗓音,然后就在朝堂上一字一句地念了出来。

当他念完后,整个朝堂哗然,有觉得不可思议的,也有觉得愤怒的,这可是和他们向来的理念相悖,实在有违大国作风,朝堂上为此争议不休。

武官一派深思之后都觉得很不错,这场仗打得不仅没消耗掉多少物资,反而发了笔财,以后再开战就可以以此为鉴,谁再敢说他们想要开战就是穷兵黩武的?他们直觉这事是燕沐那小子一手主导的,这小子坏得真让他们喜欢,等他回京了,可以跟这坏小子多走动走动,这次燕沐的表现真的让他们刮目相看。

虽然武官是同意这样的做法的,但他们的嘴皮子却没文官利索,因而在朝堂上的争论他们的声音小了不少,姚首辅没有参与争论,内阁也有持反对意见的,但问题是如此这条约已经签了,还是由公主出面的,尽管心中反对,但也不能落了公主的面子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