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页

可一场梦醒来,依旧改变不了任何现状。

京城权贵都很好奇顾旸的结亲对象到底是谁,其实顾旸在京中挺受欢迎的,因为顾昭摆出一副不想娶亲似乎要将断袖进行到底的架势,那么想要跟顾家成为亲家,最为合适的人选便是顾旸了,奈何之前顾家放出的风声,说顾旸想要集中精力考功名,亲事暂不考虑。

那时顾旸不是在庆凌府就是跑去了尧昌府,让京城里的人想在顾旸身上下工夫,都找不着机会,顾旸总也不会出现,时间一长,众人便将他抛在脑后了,毕竟哪家的姑娘都等不起,谁知再出现,他就要成亲了。

打听来打听去,结果竟不是京城人氏,而是庆凌府的一个小门小户的人家,如果不算彭氏整个家族在地方上的势力,彭姑娘家真算不得什么好人家,而且还有家人拖后腿,那姑娘年纪也不小了,许多人家都想不通,顾家为何给顾旸找这样一门亲事,明明可以娶一个出身更高的媳妇。

可要说顾昭不重视这个弟弟又不可能,顾昭亲自将他从虞家那火坑里救出来,还带在身边教导,没有顾昭的帮助,顾旸想要考中举人功名只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只能说这顾家如今虽然起来了,却一点没有京中权贵的作派,顾家行事还是带了那么点小家子气。

心里不管怎么样,面上他们还要亲自去道贺,向顾家人说好话的。

因为顾旸要成亲,老家的人自然也要赶来京城参加婚礼,这下顾家更加热闹了,老太太不得不另开了一座宅子,才将前来京城的顾家人给安排下来,总不能让他们都去住客栈吧,至于连通的黎府,顾老太太才不会将人安排过去,打扰黎氏的清静,那像什么话。

顾昭也因此再见到顾大牛顾二牛这两位哥哥还有嫂嫂,见着他们时还有些恍惚,实在是分开的时间太长了,年节时只有年礼走动,顾大牛守着老家的家业十分满意,同时也不让弟弟二牛一家子去打扰二老和顾昭。

顾大牛顾大嫂对如今的日子都很满意,他们在地方上说出来的话不比官老爷差什么,而且他们又没什么本事,去了京城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他们如今都是靠着顾昭才过上这样好的日子,顾昭愿意奉养二老,可不见得愿意养着他们,毕竟顾昭在血缘上跟顾家那是一点关系都没有,顾旸才是他们的亲弟弟。

所以他们安分守己的留在水云村,顾记豆腐坊早不用他们亲自劳作了,有银子后采买了下人和管事,这些琐碎事务就交给管事看着就可以了,又起了大房子住得宽敞,在村里无比受人尊敬,因而便不想要挪窝,而且顾大牛很清楚,他必须将顾二牛一家子看住了,千万不能让他们跑出去惹出什么祸,否则会连累他们自家的好日子,就为了看住顾二牛也必须留在水云村。

这次来到京城夫妻俩还有些拘束的,跟老太太老爷子见惯了京城世面不一样,不过见顾昭依旧和以前一样叫着他们大哥大嫂,夫妻俩这才将心安下,当然也没敢在顾昭面前放肆,毕竟顾昭身上的威势比他们见过的官老爷还要厉害几分,官也做得越来越大了。

“义儿还在读书,不过读书上他没有太大天分,如今才考过童生,打算等他考上秀才后,就让他哥给他找份差事做做。”顾大牛跟顾昭说着家里的情况。

顾大嫂在顾昭面前待得不自在,就去找她姑娘顾瑶,伸手想揪顾瑶的耳朵,多大年纪了居然还不想嫁人,以前还回家看他们父母,可因为被念得多了,这两年人影都不见了。

“你咋不想上天了呢,你多能耐啊!”姑娘能干,顾大嫂也很得意了,放眼望去,不说满村,就是满镇满县城,都找不着比她家瑶儿还厉害的姑娘了,可这婚事也一直是她的心头痛,发现姑娘太能干了也不见得全是好事。

顾瑶早就今昔非彼了,哪里会轻易会被她娘制住,笑嘻嘻地躲过她娘的手说:“娘啊,爷奶和三叔都不管我了,娘你操这个心干嘛?是女儿这日子过得不舒心要上赶着去伺候人吗?还是说你想让女儿带着这么多银钱嫁到别人家去,给别人家做嫁衣裳?”

说实话,小赵氏也不知道如今这姑娘到底挣了多少钱,拉着她压低声音问:“你到底挣了多少?”

顾瑶摇头:“不能说,娘你别想着让我将银子留在家里,爷奶早说了,谁挣的归谁。”

赵氏气得想捶姑娘:“那你不想嫁人,就干脆招婿啊,以后生的孩子跟咱们顾家姓,那银钱也不会落到外人手里。”

顾瑶也不想将她娘刺激得狠了,因而点头说:“是有这想法,不过也不着急,慢慢寻找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