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页

有些商家怀疑,顾昭之所以自己上折子要放开海外贸易,让商家参与进来,是不是淘汰下来的海船多了些,想要趁此机会处理掉一批,又可趁机赚了大笔钱,怎么看,顾昭和海运司都不可能亏本。

而且又是竞拍,这就意味着这些海船最后的成交价就不可能低,因为这么多商家等着海船到手呢,再高的价也要拿下,这三年下来还不足够他们了解海外贸易有多大的赚头么。

这种说法不知是由谁传出去的,结果越传越开,并且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论做生意,顾昭可从来都没亏过,谁也不是他的对手,这海运司不就由他一手建立起来的,这几年海运司帮朝廷赚了多少银子还用得着说?也难怪皇帝和太女对他越来越信任倚重。

有的商家互相之间还联动起来,竞争不过大商家,他们联合起来总可以拍到一条船吧。

反正竞拍前各商家是各显神通。

关于顾昭的真正目的是想卖海船的说法,从乔焕口中传到顾昭耳朵里,顾昭挑了挑眉,煞有其事地点头说:“叫他们说中了,我还真是想拍出些海船,压在手里岂不是浪费。”

乔焕听得哭笑不得,外面人不知道,其实放开海外贸易一事,海运司里顾昭私下提出的时间,比外面的风声更早,顾昭早就考虑到这一天会出现的,因而提早作了准备,卖海船嘛,也不过是其中的一环而已,总不能叫自己亏本吧。

竞拍海船一事,顾昭依旧交给了乔焕,反正他熟,跟各个商家也打惯了交道,由他出面很合适,相比起原来的江南府衙,乔焕如今在海运司混得极好,有如鱼入水之感,非常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

乔家倒也没有避嫌,不过乔家是跟其他两家联合起来参与竞拍的,虽会分薄些利润,但同样也能分担风险。

顾家并没有参与,顾家人只持着海运司的股就可以了,这几年也没少入账,何况顾家还和海运司一直有生意往来,因为海船上要用到大批的橡胶,尤其是橡胶轮胎,关键时候船员可以用来保命的,还有充气的橡胶皮艇。

这一次,海运司共放出二十艘淘汰下来的旧船,根据新旧和需要整修程度的不同,起拍底价也有所区别,每艘船叫价时都引来哄抢,最后的成交价都非常可观,等这些船都有了着落后,海运司又收获一大笔银钱。

这些商家都是早早备好了大周钱庄的银票,而海运司最终将获得的这些银票又存入大周钱庄,对众商人来说,虽说大周钱庄最初成立时让各种大小钱庄遭受不小损失,但朝廷也出了政策加以补偿,比如可以加入大周钱庄,尽可能减少损失,等到大周钱庄遍布各地后,各地的商人感受最为直接,做生意时方便了许多。

顾昭和燕沐没直接出面,而是待在一个包厢里,外面那些商人都不知道他们来围观了。

看到一艘艘海船以不低的价格卖出去,燕沐啧啧道:“这些商人身家可真丰厚,大几千两银子说撒就撒出去了。”

顾昭并不意外:“这年头,做生意交的税再多,也比老老实实种地的百姓挣得多多了,小商人都如此,大商人赚得更多,否则又怎会有那么多人宁愿担着风险也要加入这一行,不过如今朝廷的风气也开放,商人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只要这些商人依旧在朝廷约束之下行事,为朝廷贡献商税,那就没什么问题。”

官商官商,商总归还是排在官后面的,如此顾昭便觉得没有问题,但朝廷也需要时时警惕,因为多数商人眼中只看得到利润,为了暴利往往会铤而走险,这就需要朝廷的监督以及调控。

顾昭对顾家人也是如此要求,老实交税本就是该做的事,还让大家熟读大周律令,凡是触犯大周律法的事都不能伸手碰,这些年下来他给顾家人定下了一些规矩,这些规矩以后也许会成为顾家的族规,尽管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并非顾家血脉,然而他说的话定的规矩,顾家人也没有反对的,他在顾家内部拥有最大的话语权。

不是他自夸,因为顾家能有现今的发展,都是由他带出来的,而且他定下的规矩,就连水云村的村民也很自觉地遵守着,因为他和顾家将水云村也带飞了,水云村如今成为远近最为富裕的村子。

燕沐把玩着顾昭的手指,捏了捏他的指腹,叹了口气说:“我刚得到京里送来的密旨。”

顾昭惊讶道:“这个时间传密旨,难道……”

顾昭想到一个可能性,那就是皇帝的身体可能要支撑不住了,皇帝本已经书中世界多活了几年,不过顾昭心中依旧希望皇帝能再活几年的,换了别的皇帝,可不见得有现在的陛下这般信任他,敢放手让他大胆行事,还在背后一直支撑着他,可以说,陛下对他有知遇之恩,也因此,顾昭愿意为大周朝廷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