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页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1635 字 2022-11-11

无论二兄再怎么倾向沈家,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自然还是要以自家兄弟为计。正如他们庾氏就算此前有大兄之祸,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皇太后仍然倾向于相信母家。

所以这种对峙的局面对旁人而言或是凶险莫测,但却是他们庾家加强中枢权位的良机。尤其若能借此让二兄认可他们兄弟的主张,庾冰也不必再为台辅们跑腿,未来的时局将是他们庾氏与沈氏共掌的局面!

但是事情的发展岂能尽如人意,当庾冰还在想着借由这种严峻形势以更加扩大自己在都内话语权的时候,很快又有一桩变数发生,那就是原本在覆舟山码头登船的梁公沈维周,突然下船,在镇军将军纪睦的陪同下再次返回了此前安排入住的覆舟山别苑。

促成梁公今次下船的,乃是大司马温峤、尚书仆射陆玩并诸多时流贤长的亲往游说,甚至包括太傅王导、大将军刘超亲笔书信劝说。

这种紧张还得不崩的权斗实在不好写,很多逻辑写多了繁琐,写少了不清楚,虽然政斗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讲到立意和格局高低,还是有政客和政治家的区别。顺便求一下月票和推荐票。。。

第1057章1051 承制拜授

“司空目下正居小丹阳别业,府上一众亲眷,也多集于彼处……”

听到任球汇报家人们目下处境,沈哲子才略感放心。赵胤的死让畿内局势陷入了一个凶险莫测的境地,各方即便不能确定内中隐情,但也担心会被对方家里利用,趁着群情激荡之际暴起发难。

沈氏在都内族人足足有百数众,再加上关系亲密的亲朋好友,这个数字则又要翻出数倍。在不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自然撤出建康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后续的发展显示出赵胤之死无论内情如何,都已经被庾氏用作入局的契机,而庾氏的加入则意味着此前对峙的几方一定程度上都丧失掉了对局面的掌控度。若还继续拉伸绷紧,事态会演变到哪一步,谁都不能确定。

“目下焦灼之态势不能久,还要有劳任君奔劳,归告家父且暂作忍耐。如今我也下船,要与诸公暂作相忍,眼前此厄很快就能渡过。”

眼下最主要还是稳定住自己这一方的情绪,亲友暂避都外也能避免在庞大压力的紧张情况下做出什么过激举动,从而使得局面进一步恶化。

当任球离开后,台中派来的使者何充旋即便抵达了位于覆舟山的别苑。

看到别苑内外戒备森严,足足两千余名宿卫士卒于此防守,何充心内也是多有感慨。此前无论怎样的分析算计,当事情真的发生,各方力量俱都摆在明面之后,沈家目下在都内所能调用的力量仍是大大超出了他们此前的预计。

丹阳纪氏作为根深蒂固的近畿世家,在宿卫中所拥有的影响力实在不容小觑。再加上沈维周本身在军伍中所拥有的崇高威望,在何充看来,庾冰那种借于诏令便意味可以完全掌握住北军的想法实在太危险。

当然最令何充感慨的,还是沈维周所表现出的这种进退从容的手段。此前那么严重的对峙,随着庾氏的意外加入,台辅们都变得进退失据,眼望着局势进一步的绷紧且糜烂之势越来越明显,完全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