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页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1785 字 2022-11-11

讲这么多,无非是蒲洪自觉目下力量严重消耗,担心族众贸然迁回长安之后,会被此境王师一并整编兼并,丧失了本来的独立性。

桓宣听到这里,已经心生几分不悦,这氐酋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他心里怎么会不清楚。此等人物惯于窥望大势而作投机,并不可单纯视作所谓伏于王法的顺民。

“既然此中还有如此隐情,那我便修书一封送往萧侯所在,嘱其稍作关照贵部族众。至于蒲君所请物用,我虽然忝任此中,但王师诸用投施,自有章法所限,不可任性取施,实在抱歉。”

桓宣讲到这里,已经又抓起一份籍册摊开,摆出送客姿态:“另蒲君事迹已经载录功簿传送行台,稍后此间乡士、在功者整理完毕后,尚需并往行台受赏。请蒲君暂且安居营内,以待行台传召。”

蒲洪听到这里,心已经凉了一半,还待要再作争取,却见桓宣已经低头批阅起来,另有亲兵上前礼送,无奈之下,他只得起身施礼退出,心里则充满了惆怅。

需要的物资没有求到,却只得到几句虚辞应付,蒲洪心情之恶劣可想而知。虽然桓宣言道会请萧元东稍作关照,但谁又知萧元东那里会如何看待此事。

这一次蒲洪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自以先受萧元东招抚为理由拒绝将族众迁回长安,可是他又贸然率部返回京兆参战,对于萧元东指令他入驻泥阳的安排同样是阳奉阴违。

而且桓宣所言留他在营中等待来日前往行台受赏,这便是另一种形式的软禁,前往洛阳一来一去最快也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自己不能返回部族统率族众,而族中目下更是连基本的自保能力都缺乏,一个多月的时间,谁知道他回来之后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且不说蒲洪这里忧困如何,长安城各种整治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像是此前免于战乱摧残的杜陵、鄠县等周边乡豪们也都乖乖低头入治,捐输物货助用。

当一切整理出一个大概之后,王师内部一众西征功士并一众关中乡士代表、包括氐酋蒲洪在内,一行千余众才浩浩荡荡起行,直往洛阳行台而去。

第1237章1232 相期大业

行台各项事务越上轨道,虽然内外各边诸事仍然繁多,但沈哲子却变得越来越闲暇起来。

如今的行台,可谓人才济济,各曹司职明确,诸多事务有条不紊,甚至就连西征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根本无需沈哲子事必躬亲的操劳,只需坐镇行台,揆持全局即可。

每天清晨卯时,沈哲子便自大将军府抵达行台,早有校书将各曹事务纲列整理摆在案头。批阅这些事务纲列,可以说是沈哲子一天中最重要的事务之一,这样才能让他清晰掌握整个行台的日常运作。

辅佐此类事务的校书郎共有三十余人,由两名从事中郎分领。这一个小群体便是整个行台中最亲近大将军的属官,也是沈哲子处理整个行台事务的最直接助手。

这些校书的来源也颇为广泛,如馆院选送的优异学子、各曹长于庶事的吏员,一些亲近行台的世族子弟,还有就是一些大将军所发掘、打算着重培养的时流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