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

这其中的缘故就有些说不清了,一来是她娘家也遭了罪,父母兄弟都挨了棍子,据说现在还下不了地,二来也是心中害怕,当初她仗着娘家兄弟多,一进门又生了两个儿子,又能把丈夫管的服服帖帖的,对婆婆确实是不大恭敬。

这些事情赵九福是不知的,他一心一意在家读书,只是偶尔觉得自家二嫂是不是来的忒勤快了一些,要知道这位以前恨不得一个月都不来一次的。

不只是二嫂,就连大嫂三嫂也是如此,只有四嫂温柔一如往昔,有一次还笑着说道:“有些人就是看不清,爹娘都是慈善人,哪里会真的折腾儿女。”

忤逆是大罪,但一般疼爱儿女的爹娘哪里真的去会衙门告呢?温柔再一次觉得自己的运气不错,老陈氏虽然说话有些刻薄,但并不是那种喜欢折腾儿媳妇的人,即使是对不喜欢的老二老三媳妇,也顶多是口中责骂教训几句罢了。

再看看隔壁那家的媳妇,以前过的日子就憋屈,如今出了这事儿之后,那婆婆就跟拿到了尚方宝剑似的,恨不得每天磋磨媳妇十四个时辰才高兴。

真要是遇到这种婆婆,这女子也是倒了血霉,温柔自己颇为看不惯,就连老陈氏有时候见对面打得太狠了也会劝几句,奈何还是人家的家事,他们也帮不了许多。

大槐村的事情对赵九福的生活并无影响,反倒是让他读书的日子清净了一些,只是经此一事,赵九福倒是反应过来这到底是个礼法至上的时代,在这个年头有些罪名是要人命的,就像是不孝,忤逆,在现代几乎要消失的词语,现在却能要了一个村子的命。

赵九福不知道相比起礼法缺失的现代,这种惩罚是好是坏,但他却明白自己比如融入这个世界,如果一味的跟主流礼法对着干,那就是自己找死了。

到了这个时候,他倒是万分感激自己有一对疼爱自己,并且较为通情达理的父母,若是真遇到无理取闹的那种,他真不知道自己考下去还有什么意义了。

第42章 奖励

赵九福说要读书,是真的开始认真的读书,他虽然顺顺利利的通过了县试,甚至还取得了县案首的好成绩,但他对自己的本事心知肚明,要说自己是什么天纵之才那是夸张了。

作为一个老底子还是普通人的考生,只有花费比别人更多的精力,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光凭着穿越者的光环可没办法顺堂一辈子。

府试与县试不同,虽然考试内容也不出帖经、杂文、策论三场,但分别考的是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前两者赵九福是熟悉的,政见时务却是他从未接触过的。

这一点并不奇怪,这年头除非是有家族背景的,或者是官员后代,不然想要接触也难。

胡秀才一开始也没料到赵九福能一路顺畅的考了过去,他们这一年统共有五个学生参加,但最后通过县试的只有两人,另一个比赵九福足足年长了十岁,名次却不如他。

等赵九福顺风顺水的考了过去,胡秀才倒是后悔起来自己做的准备还不够,早知道这孩子学识这么扎实的话,去年就该让他参加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