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福琢磨了一下确实是如此,陈家村算是风气极好,村民们也十分看重名声的地方,几百户人家确实也有混子,但却是不敢做的过分,小偷小摸的事情也极少。
赵九福虽然出门的时间少,但也知道村里头的老人是有地位的,就算是有些媳妇跟婆婆不对付相互对骂,但通常也就是骂几句罢了,虐待老人是不敢的。
赵老四见他似乎明白过来了,才笑着说道:“所以啊,他们现在看着可怜,当年也是造了孽的,上头没把他们一块儿流放打板子,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毕竟不孝这事情可不能纵容,不然的话天底下的儿子都把老爹老娘饿死了,咱们以后老了可不得也受罪,圣上肯定是考虑到这一点,才罚了那么多人。”
赵九福其实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只是之前看着那些老人孩子可怜才有些同情,这会儿微微一笑,说道:“四哥,我明白的,你不用担心我。”
赵老四摸了摸他的头发,笑着说道:“我就是怕你想不开,读书人就是比我们普通人想法多,我怕你钻牛角里头出不来,你不在意就好。”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还记得大槐村的事情吗
就是饿死父母的不孝子~
其实这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哦,当时惩罚比若初写的还要厉害,古代人对于不孝的容忍度其实是非常低的,当然也有那种不孝顺的,不被惩罚通常是父母不愿意上告;
真要告发的话确实是一告一个准儿~
第47章 新亭府
除了大槐村这边的意外,之后的旅途倒是顺顺利利,赵九福等人在路上的客栈歇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到了新亭府。
新亭府在大周朝不算有名,属于那种不起眼的地方,既不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也不是经常天灾人祸需要救济的地方,更不是鱼米之乡能够成为大周朝粮库的地方。
各方面条件平平就导致新亭府的经济也不够发达,至少城墙没有赵九福想象中的那么高,城里头虽然也热闹,却也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繁华。
当然,论繁华的话古代的城市是不能跟现代比的,第一个人口数量和房屋的高度就差距很大,赵九福倒是有些想去京城,看看古代的首都会不会特别一些。
新亭府与戴河镇不同,但凡外人要进城门就得付出两文钱的人头费,赵九福琢磨着大约这是为了让百姓们安安分分的留在家里头种田,别都跑到城里头找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