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页

赵九福一脸无语的站在原地,忽然听见旁边有人问道:“就是因为如此,你才愿意面对顾训导的刁难,想通过他的考验学到更多的东西吗?”

赵九福又是一脸无辜的看向来人,果然是一直固执的认为他被顾训导为难的孙训导,这位老夫子一脸感动的看着他。

赵九福都有些猜不到这位老夫子到底在想什么,只得说道:“先生,学生的意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学可以学,做可以做,问心无愧即可。”

孙训导不知道听明白了没有,点了点头说道:“也对,就算他为难你,但该教的东西都教了,哎,只是难为你一个孩子,读书之余还得打扫马厩。”

赵九福差点没伸手拉住走远的人,孙训导,您到底是从哪儿脑补出来的,难道在您老眼中我苦练琴艺,跟闪电打好关系都成了忍辱负重了吗!

第77章 这是一个误会

金秋时节,县学里头少了一批人之后显得寂静了许多,连带着训导们对他们的关注度都下降了,赵九福却是个特别有自制力的孩子,在其余人都松了口气,或多或少分心的时候,他却还是一心一意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倒不是完全因为系统的存在,虽说系统积分奖励是吊在眼前的胡萝卜,但说到底还是因为赵九福上辈子读了一辈子的书,读书也已经成了他深入骨髓的一种习惯。

有时候他曾想着,若是没有系统的激励,他这辈子说不定最后还是会选择走上科举之路,毕竟书本上的东西才是他熟悉的,种田那才是陌生。

上完课练完字之后,赵九福照旧先去书房待了一会儿,找出一本自己还未看过的书翻了起来,要说他最喜欢县学的地方,那肯定是敞开了让生员们看的书房了。

这年头书才是奢侈品,随便买一本启蒙的书本就得一百文两百文起算,四书五经就更别提了,没有几两银子是下不来的,赵九福不缺钱,但也不肯随意花钱。

县学的书房里头有许多书,孤本那种珍惜的是没有的,但其余的却较为齐全,据说里头许多书都是世世代代的训导教谕贡献的。

赵九福曾经专门翻查过,大部分书都是手抄本,估摸是这些教谕大人们自己家里头有的,在来这边任职的时候就手抄了一本放着,也算为县学做出了贡献。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赵九福就是这个后人。

他不但自己看书,看到觉得好的书还会抄写一本带回去,这是县学里头允许的事情,也是许多人钻了心思进来县学的缘故。

看了一会儿书,赵九福见天色不早了,这才往县学的后院走过去,那里有一个小小的演武场,场地旁边就是马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