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赵顺安又细细看了一遍信,才点头说道:“爷爷,小叔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只是旨意层层传达比较慢,所以小叔的信才先到了。”

老赵头一下子高兴起来,咧嘴说道:“咱阿福真是越来越出息了,哎,我得去祭祖,让祖先们也高兴高兴。”

旁边的老陈氏翻了个白眼,提醒道:“你可别乱显摆,免得别人说儿子不稳重。”

老赵头一听,又打消了临时祭祖的心思,其实这一年来他们家祭祖的次数已经很多了,知道赵九福中状元的时候祭祖了,后来知道他进了翰林院也祭祖了,现在都得第三次了。

“对对对,还是等圣旨到了再说。”老赵头打消了祭祖的心思,但心里头却总惦记着这事儿,他口中交代赵顺安谁都别提,实际上却盼着朝廷早点派人来说。

旁人见他总是在村口转悠不明所以,还以为他是来看刚刚造起来的状元牌坊的,每次都不免拉着他说说话,夸一夸远在京城的赵九福。

人人都羡慕老赵家,不提赵九福,且看老赵头和老陈氏老俩口吧,原本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如今儿子中了状元郎反倒是越活越年轻了。

他们不知道那是长寿丹的作用,都以为老赵家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这都快六十的老俩口了,看着比人家五十岁的都年轻。

老赵头等得心急如焚,却也居然能按住心思没有透露,就连家里头儿子也没告诉,生怕自己言多必失给远在京城的儿子带来麻烦。

实际上赵九福会把事情写到信里头,一边固然是想让亲爹亲娘高兴高兴,另一边也是因为这事情传出去也不打紧,毕竟京城早就已经张贴出来了。

但老赵头不知道,可怜他一腔慈父之心,到底是全心全意的为赵九福着想。

这一等就是几个月,一直到年关来临,老赵头和老陈氏过了第二个赵九福不在家的年,老赵头才终于看见了衙门来的人。

这一年赵九福虽然不在家,但老赵家却比以前更加热闹,家里头儿子媳妇孙子孙女且不提,就是上门来拜访的人也络绎不绝。

在戴河镇这般的小地方,状元郎可不就是大大出名,以前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家,也总想着上门走动走动,不求能得到什么人情,能沾点喜气也是好的。

来的人太多,老赵头是家里头最年长的人,自然也没办法天天去村门口守着了,幸亏戴河镇知县也知道赵家,甚至他都亲自过来送过喜报,出发之前特意嘱咐过那些衙役。

衙役进了陈家村并未直接让禀生宣读,反倒是先来老赵家上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