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页

赵九福知道皇帝的时间怕是不多了,皱眉让人将太后搀扶开一些,才低声说道:“陛下,事已至此,还请先立太子。”

赵九福这话不可为不冷,但却是在场的所有人想说的,皇帝眼看就要不行了,茹妃母子如何没有人关心,他们关心的只有以后谁来当这个国君。

皇帝的眼中还有哀痛,但是很快的,他就从周围人的眼中看到了自己的伤势,身为皇帝的敏锐让他察觉到此事的不妙。

大皇子死了是宫中大事,但他若是急匆匆的死了,没有将太子的位置定下来才是大周朝的大事,一直到如今,皇帝不得不抛弃自己的儿女情长。

皇帝的眼神从在场的皇子和后妃身上扫过,他看得见他们眼中的兴奋和野望,似乎就看见了当年先帝去世的时候,母后紧紧的抓着他的手跪在床前的样子。

皇帝微微闭上眼睛,忽然先帝临时前的一幕回到他的脑海之中,虽然这些年朝中对他多有称赞,但是皇帝自己心知肚明,他比起先帝来是远远不如的。

而他的这些儿子呢,以往除了大皇子之外他并未仔细看过,现在看去的话也没有特别出挑的,最后,他的眼睛落到了皇后的身上。

这是先帝为他挑选的皇后,即使在他登基之后太后执意为难,皇后也能稳如泰山,也许这就是当年先帝看重的地方。

“依大周律例,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朕去世后,便让九皇子登基,宫廷之内,就由皇后来操持,一直到皇儿大婚位置,朝堂之上,就得继续辛苦太傅了。”

“这些年来,多亏太傅兢兢业业,才有大周的今日,朕封你为兴国公,大周的江山,兴国公要帮李家守住了!”

第257章 血腥镇压

皇帝的遗言虽然明明白白,在场的所有后妃和臣子都听得清清楚楚,但赵九福还是觉得一把利剑悬在了自己的头顶。

当年先帝让他们三人辅助皇帝,不但花费了多年的时间来铺垫,还把自己其他的儿子都收拾的干净利落,正因为如此,那一次的皇帝变更才会顺顺当当。

但现在却不同,皇帝留下的遗言确实是明确,九皇子是中宫唯一的嫡子也是名正言顺,但皇帝后妃的组成却比先帝那时候复杂许多。

先帝的后妃基本上都出生平凡,毕竟他当大皇子的时候处境可不算特别好,等到了皇帝这边,先帝大约是考虑到拉拢群臣的意思,为他挑选的几个妃子出身都十分不错。

李皇后的出身不凡,但同样的,其余的妃嫔出生也十分不凡,尤其是其中的淑妃和德妃,这两位不但出身在大家族之中,还生育了皇帝,虽说不是长子,但如今一个十五岁,一个十三岁,可比年仅五岁的九皇子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