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大老板顾骜亲临现场观摩,因为今天这儿要拍摄天鲲音乐出品的第一批v,也是香江流行音乐界的第一批v。
天鲲音乐的制作中心,显然在规划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所以选的是一处层高比较高、由厂房改的写字楼,并且租下了整整一层。里面既规划了录音棚,也规划了此前其他唱片公司没有的摄影棚。
v或者说“音乐视频”这种东西的渊薮很难考证,不过一般认为,是1982年年底,在美国纽约成立的tv音乐频道,宣告着这个品类的正式诞生。
不过早期的v,依然停留在“现场版录制+舞台剧剧情”的模式,一直到83年2、3月份时,迈克尔·杰克逊的《beat it》和《比丽·珍》这两首歌,由制作公司专门制作了剧情视频,v才算成熟。
如今,香江流行乐坛还在起步期,所以美国都才出现了两年半的东西,自然没有流传到这边的业界。而且如今还没有vcd技术,v这种东西没法录到cd唱片里,只能凑起来当录像带卖或者直接在电视台上免费放给观众听,这种没有看到回本商业模式的事情,香江那些孱弱的音乐业者当然觉得划不来。
目前亚洲范围内,也就日本人在84年下半年开始给顶级歌星出v,所以顾骜跟进得也不算晚。
他的手笔,都让旗下的艺人觉得真是投奔对了老板,跟着有魄力的老板混,不管钱多钱少,至少个人发展上就要牛逼很多。
第656章 四两拨千斤
一首v的时间,大约3~5分钟不等。不过拍摄起来,却比同等篇幅的电影片段快得多,几乎赶得上电视剧的速度,一天工夫也就拍完了。
这主要是因为,v虽然分镜头数量看起来众多、节奏非常明快。但这种分镜数和节奏却是通过后期繁杂的穿插剪辑来实现的,真正拍的时候,可以只有两到三组长镜头混剪。
所以,真正拍下来就会发现,只要这些技法应用得当,v的制作成本,并没有原先香江音乐人们脑补的那么高。
只不过他们一开始就觉得贵、畏难,从头就没有尝试,才给了顾骜喝头口水的机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80后,或者90初,小时候都应该在电视上看过张雪友那首《吻别》的v,那是典型的香江乐坛80年代末90年代初节约型v制作风格。
片子里看似镜头回闪非常多,但实际上就是三个长镜头反复穿插拼起来的:
张雪友失魂落魄地在弥漫着锅炉蒸汽的陋巷里奔跑、发泄;
演女主的周芷媚用那种黑化后周芷若式的迷离邪魅眼神频频回首闪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