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电影院场场爆满也并不算太夸张,主要是这个年代电影院都是定位为国营的公共基础设施,没什么商业院线。
所以钱塘这样的大城市,加起来也就20座影院左右,全部塞满全城一场同时也就三万人看。
但持续爆满这么多天,数据就有些夸张了。
顾骜粗略一算,仅仅到元宵节,钱塘一座城市,就有累计200万人次观看过这俩美国大片了,其中《终结者》观影人次应该超过120万,《第一滴血》也超过了80万。
至于其他小城市,情况应该是截然不同的,主要还是拷贝昂贵的问题,所以很多小城市的影院就一个厅,然后只有其中一部片子的拷贝。它们需要等临县剧院的另外一部放完后,在上级的调度下把拷贝交换过来才能放另一部。
但不管怎么说,哪怕是按照和稀泥的算法,光国内省城以上级别的城市,到元宵节为止,至少有3000~4000万人次看过其中任意一部电影了。算上更下沉的三线以下城市市场,5000万都有。
这才10天。
第702章 马匹拍到马蹄上了
1986年2月23日,元宵节。
中影进口公司、乃至整个中影总公司,上上下下都还沉浸在对《终结者》和《第一滴血》恐怖票房的感慨中。
靠着平均五六毛钱一张的电影票,从春节到元宵,居然创造了总金额3000万人民币的观影收入、归于中影进口公司的利益大约有1200万。哪怕充分排除掉官方汇率的虚高、按照黑市汇率来折算成美元,那也至少是150万美元了。
也就是说,哪怕实打实按照顾骜当初给中影进口打零点五折折扣之前的原价买,中影进口仅仅半个月也已经回本、还赚了对半的纯利润。
而这波热潮再持续几个月肯定没问题。在那些需要交换拷贝轮流播放的小地方,哪怕下半年都还有可能持续热播。到时候中影进口的利润率何止十倍。
只可惜因为同期国家对外汇储备的狂热痴迷,所以不许账这么算。哪怕看到这样买美国大片很有得赚,国家也依然不会允许中影进口扩大进口规模捞钱的——
说好了国家一年只花50万美元在影视进口上,就是50万,一个子儿也不能多。毕竟这50万花下去,赚再多也只是赚中国人的钱,赚不到洋人的,不算真实创汇。
不过,即使是让中影进口那些中字头的大领导都眼红到双目尽赤的利益,在顾骜那儿却完全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