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喜报连连

他自认为今科会试发挥极佳,写出了前所未有的绝妙好文,只要不再出现河南乡试时解元郭进那般的狗屎运,必能一举夺魁!

浙江考生在那里旁若无人地自吹自擂,自然引的其余科举大省的考生老大不快。

只是郑贤确实胸藏锦绣,单单他刚才当堂背诵的那一篇文章,在座之人就少有能与之匹敌者,大部分考生自问才学不及郑贤,也只能皱着眉头转过头去,眼不见为净。

江南考生那桌上,众人望向一名面色微黑,举止沉稳的年轻人:“子纯兄,你的文章功底,绝不在那郑贤之下,何不也当众背诵出来,镇一镇这些不知天高地厚之人!”

这位“子纯兄”姓陈名韶,正是今科江南解元,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大名鼎鼎的兴云先生的学生。

陈韶本是苏州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父抚养成人,祖父病死后他便离家四处求学,辗转到了汴京。

恰逢卫辰大作《陈情表横空出世,引得汴京纸贵,陈韶久慕卫辰之名,遂前往府上拜见,最终通过卫辰的遴选,成为卫辰门下弟子之一,随卫辰一道前往禹州,侍奉左右。

去年八月,陈韶向老师辞行,回乡赴秋闱,而后一举夺得解元,震动江南,成为荆溪社继卫辰之后的门面人物。

而今在酒楼中,眼见浙江考生仗着郑贤气焰如此嚣张,气不过的江南考生理所当然地想到了陈韶,希望他能站出来,压一压对方的气焰。

陈韶却是不为所动地摇了摇头,面色澹然道:“会试结果如何,填榜过后便已定下,何必在此徒作意气之争?待到张榜之时,一切自有分晓。”

众人闻言不由有些失望,他们也不知道陈韶是真澹泊还是害怕了,毕竟陈韶离乡在外求学多年,在座的江南考生对他的了解也并不是很深。

大多数人下意识地认为陈韶是今科发挥不佳,故而底气不足,不敢与郑贤争锋。

一名江南考生忽的叹气道:“遥想天佑六年春闱之时,卫六元在前,江宁七子在后,光是一个荆溪社就出了十一个进士,全天下的才气都让咱们江南省占尽了。怎么才过去了三年,就给人家抢了风头?”

这话让在座的一众江南考生都是深有同感,众人一时无言,只好郁闷地低头喝茶。

陈韶见此也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