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卫学士

如兰和明兰一道将卫辰送了出去,不一会儿,卫宅便正门大开,一队骑手从院中鱼贯而出,拐个弯上了南薰门大街。

清晨的南薰门大街上,往宣德门的方向而去的人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大周的官员一直都是很悠闲的,就算是在州县中做着亲民官,也能找到与亲友外出饮宴的余暇。

而在汴京任职的京官,则比地方官多了一份朝参的痛苦,每日三更天就要起床去上朝。

尤其到了寒冬腊月,上朝一事更堪称一道非人的折磨,让京官们对此怨声载道。

也正因如此,早在赵真父亲赵寰在位的时候,礼仪性质的每日常朝,天子就都懒得出现了,只让龙图阁大学士押班。

有时候,甚至连龙图阁大学士都不出面,还因此惹来了御史的弹劾,但最后也就是不了了之。

发展到如今,像卫辰这样,手上有实职的京官,完全可以不参加朝会,而没有实职的京官,也能隔三差五请个假。

不过到了每月朔望之日的朝会,或者正旦之类的大朝会,那就怎么都躲不掉了。

今日并非朔望日,离正旦这样的节日更是远的很,因此像卫辰一样大清早就起床上班的大周官员并不多。

卫辰也是考虑到自己新官上任,才想着早一些到翰林院去。

翰林院是卫辰中进士后待的第一个衙门,他自然是熟门熟路,不一会儿就到了翰林院门前。

看着大门上高挂的“翰林院”三字匾额,卫辰心中感慨万千。

三年前,自己正是从这里开始了为官生涯,而三年后自己重回故地,却已是堂堂侍讲学士了。

卫辰在院门前站了片刻,几名门子一眼就认出了这位前任翰林修撰、现任侍讲学士,慌忙上前施礼,并主动领着卫辰进门,倒是省了卫辰再拿出官牒公文的麻烦。

翰林院内的布局与三年前卫辰在此时一般无二,进了大门,便可见左右两祠,左侧为圣人祠,右侧为昌黎祠。

昌黎祠里头还有一块状元碑,卫辰的名字就刻在上面呢,三个月前,卫辰下面又刻了一个新科状元陈韶的名字。

过了仪门,便到了一个开阔的庭院,院内古槐森森,接天蔽日,看不到人影,也听不见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