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苦着脸,手呈鸡爪,直袭佳人酥胸,吓得晏碧云赶紧往回缩。

苏锦还待进击,晏碧云忙柔声哀求道:“别闹了,外边人都起来,一会撞见了没法见人,你也该去书院进学了,今日好好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晚上……晚上……奴家去看你,你要想个办法出来,而且奴家还有个秘密要告诉你。”

苏锦本想缠着问什么秘密,但看看外边天光四亮,确实没时间了,方子墨可不是好惹的,即便苏锦已经是书院大名人,即便苏锦的水调歌头已经传遍整个应天府,只要迟到了,这老先生断然不姑息,依旧会身手敏捷的挥舞戒尺给予惩戒。

苏锦只得起身,趁着晏碧云不备,一把搂过来狠狠啃了一会,这才放开晏碧云满意的抹着嘴离去了。

晏碧云脸上红潮泛起,扶着案几站立不稳,半天才舒了口气,整理好衣服和头发,轻声嗔怪道:“冤家!”。

晏碧云思索片刻,来到案几旁,磨墨铺纸,略一思索提笔刷刷写道:“拜上伯父大人,家信收讫,伯父大人所言之忧心之事,或有解决之策;今日苏锦提及……”

不一刻,洋洋洒洒写了数页纸,晾干后封好,命人急速送往京城而去。

第二百三十二章 晏碧云的秘密

一整天的时间,苏锦的脑子没闲着,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明天春天,天下将不会太平;后世有句话说‘无粮不稳’,诚然如是,如果明天春天官仓粮食告罄,囤积的商户们将粮食高价数倍售出,有钱人家或者富裕之家还能熬过去,但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百姓们的日子怕是就要悲惨了。

五月份,苏记屯粮时粮价已经涨了近三成,原本一石五百文不到,苏记出手的快,最后二十六条大船装了八万石粮食回来,均价六百五十文,算起来短短十余日涨了三成之多。

紧跟在苏记后面无南方的庐州商会就差了这小半个月的光景,他们的采购价已经涨到了每石一贯二三百文,比原价翻了个跟头还有余。

粮价飞涨的原因自然是商户们疯狂采购的结果,大家心照不宣,都知道明年春天有这么一次赚大钱的机会,所以在财力承受范围内强力囤积,拉高了采购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采购价已经到了一贯二三百,缺粮的明年春天的粮价最少在两贯一石以上,一个七口之家,一个月最少要吃三石粮食,春荒最少要持续四个月到五个月时间,这些人家光是在粮食上的支出便要将近三十贯。

对于年收入大部分在二十贯以下的大宋百姓来说,为了这四、五个月的吃饭钱便要不吃不喝攒上一年多才能不至于挨饿。

这只是理论上的计算,贫苦百姓能够紧紧巴巴的将日子过下来已经是老天的恩赐了,每年能结余下来五贯钱,那一定是家有巧妇,精打细算,而且平时注重节俭才行,稍有不慎便会年关难过,百事皆哀。

在这种情形之下,明年春天将会是大乱之局,人为了填饱肚子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流浪乞讨还是轻的,卖儿卖女、打劫哄抢、啸聚暴乱,甚至活食人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