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宣帝唯一的嫡子,哪怕他不参与争夺皇位,也会有人把他推到那一步,如此一来最后不管是大皇子还是二皇子登基,都容不下他的。
可是早早被封王不可能争夺皇位,他又身体不好,那么不管谁登基,最后都会善待这个弟弟来表现仁慈的。
楚瑶觉得宣帝是在给三皇子留退路,也是在告诉朝臣,最后的太子只会从大皇子或者二皇子之中选。
而大皇子和二皇子母亲都是妃位,还都是宣帝当太子的时候就进府的,只不过二皇子的母亲当初是侧妃,而大皇子的母亲只是一个妾室。
大皇子妃是礼部尚书的孙女,而二皇子妃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一个是正二品一个是从四品,从明面上看大皇子妃的出身更好一些,可是楚瑶觉得二皇子才是占到便宜了。
国子监祭酒虽然是从四品,可是他不到四十就坐上这个位置,绝对是宣帝的亲信,不仅如此国子监祭酒可是总领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七学及府州县学,每年考核学官训导功业。
简单来说,大皇子得了名声,那么二皇子就得了实惠。
而且大皇子的长子是侧妃所出,二皇子是没有侧妃的。
更多的情况,楚瑶就不得而知了。
如今楚瑶只能根据知道的来思索,大皇子有长子,是优势却也是劣势。
楚瑶好似被书上的内容吸引,心思却已经飘远了。
宣帝登基后并没有选秀填充后宫,如今后宫中的都是在宣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跟着他的了,除了生育了两位皇子的人得了妃位外,其她人应该位置都不高,而且俞昌平提过一句,帝后情深。
因为俞家遭难,所以楚瑶已经知道,先帝当年偏宠贵妃,想要废太子而立幼子,宣帝为此受了
不少罪,加上他这番所谓,是不是代表着他想要和先帝截然不同,不会宠妾灭妻?
而当父亲的都希望儿子像自己的,宣帝虽然是皇帝,想来也有这样的心思,哪怕他自己也是先有庶出的两个儿子,却不代表着他想要看到儿子如此,更不愿意看到儿子和先帝那般,会让他想起不好的遭遇。
当然这点,只是楚瑶根据已知的情况来推测的,而且大皇子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情况,楚瑶也不得而知。
楚瑶像是忽然想起来,有些好奇地问道;“舅舅,你不是说三皇子几乎不出现在人前,为什么说他身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