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页

一开始的时候,易土生要这么布置,尚可喜和刘宗周都是反对的,按照常理来说,打短期的围城战没有这么干的,一般都是三面围城,留下一面让敌人逃跑,免得刺激他们的战斗力,形成困兽之斗的局面。但是易土生摆了摆手说道:“这是我们到东瀛的第一场战斗,一定要打的干脆利落,本王的意思是,直接用炮火把面前这座城市在地球上抹掉,这样才可以震慑东瀛那些桀骜不驯的大名,让他们在明军面前噤若寒蝉,自动投降。”

除了做出了这个不知之外,易土生还派出了四路兵马把四条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全部卡死,尽管他知道,根本不会有援军到来,还是那么做了。东瀛的这些大名他最清楚了,这些人相互之间不是有积累了一百年的互相杀父夺妻仇恨,就是自顾不暇,没心思帮忙,谁会派援兵出来。

你要是不信的话,可以举一个例子,公元1467年,日本的应仁之乱,也就是战国时代来临的序曲。

细川胜元打着足利幕府的旗号,以统一战争为名,和山名家的‘山名持丰’展开了一场长达十一年的消耗战。双方都动用了当时东瀛最牛比的兵力,细川胜元挟持这应仁天皇和足利义政大将军,总共集结了十六万人马。而山名持丰也不甘示弱,他和五大老中的大内家的家主大内政弘结成了联盟,七拼八凑的也搞来了十一万人马,双方就在当时的京都室町展开了大战。

战斗的结果是什么呢?(大家请注意,据我考证这可能是日本武士道精神最后形成的其中一个诱因,此事表现出了当时日本完全没有忠诚二字可言!)

长期的战乱是的当时的京都千疮百孔,荒无人烟,城市几乎缩小了三分之二,皇宫都差点成了农民的自留地!最后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双双病死,而作为绝对傀儡的应仁天皇只能回去继续做傀儡,混的还不如汉献帝呢!

那位足利幕府的将军足利义政更加的牛笔非凡,居然学习隋炀帝在破旧不堪的京都内大兴土木,饮酒作乐盖宫殿玩。

唯一个得了好处的就是后来居上的‘大内政弘’,表面上看他似乎得到了什么一些东西,但其实他也没好日子过了。为什么呢?易土生此刻想到的不可能有人来救援柳生纯一郎也就是这个原因了:

因为,自从细川胜元、山名持丰、大内政弘,离开自己的封国前往京都一代进行混战开始,他们的后方就不稳固了,那些地方上的大名趁着他们的家主远攻的时候,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开始蚕食家主的地盘,他们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力量,将人口、资源、武器、地盘全都据为己有。形成了一种纷乱的局面。

等到大内政弘回到了自己的封国之后,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势力了,反而是他以前的手下的那些大名,一个个的发展了起来,所以他再也没有力量统一日本,反而把这个可能性让给了另一个野心勃勃的后起之秀——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的撅起跟应仁之乱有着绝对的关系,这里面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当本地的大名忙着抄了他们主子的后路的时候,这些大名的家臣也开始忙着抄他们的后路,织田信长的家族,尾张国‘守护代’之家,原本是‘山名持丰’属下大名的家臣,当时那位大名趁着山名持丰进攻京都的时候,抄了山名持丰的后路,所以,作为‘守护代’的织田信长的父亲,也就有样学样,起兵抄了大名的家。为织田信长的撅起奠定了基础。

易土生心里不断地冷笑:就是这样一个弱肉强食、毫无信义、毫无忠心可言的世界,柳生纯一郎怎么可能有人会发兵来救他呢。一旦那人发兵了,肯定会被身后的大名以后吃掉,就好像是个食物链一样,一枝动百枝摇。

易土生觉得这种乱七八糟的情形,应该和日本人后来重视忠诚度,发明武士道精神有很大的关系。

第1203章 夷为平地

东瀛的一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也就是‘土一揆’和‘国一揆’所谓的土一揆其实就是本地的一揆,而国一揆就是整个国家性质的,几年来东瀛最大的一揆莫过于‘德政一揆’和‘一向一揆’,这两个都属于国一揆的范畴,而柳生纯一郎让柳生正南去找的是当地小规模的一揆。

幽暗长夜,博多一揆本部,隆隆炮声之中,一揆首领水月善缘正自佩戴长刀,双手相拢,在大厅里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