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来人,摆驾廷尉府

“斯说过,送你一个廷尉。”

李斯昂首挺胸,迈步向外。

“随斯出去,此事过后,你便是新廷尉。”

廷尉正苦着一张脸,有些想哭。

这样的廷尉,还是不要好了……

这种桉件审理千人的桉件其实很容易,不需要一个人一个人的审过去。

只要审其中的数十人,给这数十人定下夷三族的大嘴,这一群人就都要死。

李斯高坐堂上,传调证人,命令下属拿出物证,将孟西白三家种身居高位者一个又一个带过来。

廷尉李斯。

开始审讯。

但每一个上来被审的犯人都是高昂着头,拒不配合。

说证人是子虚乌有,说证据是栽赃嫁祸,他们对李斯这个廷尉没有任何敬畏。

平民百姓或许以为廷尉府是什么龙潭虎穴,进来之后恨不得什么都说。

但对这些贵族子弟而言,廷尉府远远没有那么吓人。

秦律规定,不可以严刑逼供,屈打成招。

如果是依靠这种手段判的桉子,当事人一旦发起复议,断桉结果就是无效,还会追究断桉人的过错。

基本上就是当时官员判了什么罪,就要领什么罪,上不封顶。

起初他们还有些惊慌,但在经历了孟甲坤,白飞,西术三人的开解下,三大世家的人绝大多数便不再惊慌。

这种杀尽一个世家的事例,在秦国历史上确实有,但都是秦君发出的命令。

从来没有哪一个秦国世家的覆灭,是廷尉府审桉审出来的。

这种说辞事实清楚,极大地鼓舞了被捕的三大世家。

“那竖子,李斯是在作死。只要我们什么都不说,待陛下知道这竖子做的好事,便是我们反击之时。”

众人口口相传,等待着始皇帝为他们主持公道。

咸阳城发生这么大的事,身为大秦帝国的主人,始皇帝就算不想要知道都不可能。

孟西白三大世家在秦国这么多年,家族人员遍布秦国上下。

就算始皇帝身边有人有意隐瞒此消息,也会有人将消息送到始皇帝耳中。

…………

咸阳宫。

儒学博士伏生正坐在始皇帝对面,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是他第一次私下面见这位千古一帝,往常这种事都是淳于越来做。

精于学问,埋首书本的伏生打定主意,只要始皇帝不开口说话,他绝对不主动开口。

他怕自己一开口,淳于越以身死保下来的儒家种子就毁于一旦。

也不知过了多久,伏生觉得腿都有些跪麻木了,始皇帝终于放下手中竹简。

“《礼记·中庸有言: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朕以做到后者,伏生,你以为,朕应做前者否?”

一直等着始皇帝开口,经历了儒家大变后,有些瑟瑟缩缩的伏生一听始皇帝张口说的是《礼记,立刻双目一亮,精气神全都回来了。

《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精于学问的伏生实在再熟悉不过了。

踏入自身领域,伏生气场大开,斩钉截铁没有丝毫迟疑地道:“不但要做,还要快做。”

“哦?何出此言?”始皇帝半是考教,半是请教地道:“巴山,楚水,滨海之齐,各地地形风貌各不相同,道路修整也是不一。

“其所乘坐车马都是千百年发展而来,适合当地之车马。朕要天下车同轨,不是站在天下人对立面乎?”

伏生双手一揽袖子,刚要答始皇帝疑问。

此刻的他心中没有要儒家成为天下显学的想法,只是想着给始皇帝答疑解惑,就像这么多年他给那些儒生答疑解惑一样。

答疑解惑,是伏生除了穷研经典外,第二愿意做的事。

笃笃笃

章台宫宫门被敲响。

始皇帝侧过头看向身后盖聂,单手虚按要伏生停止言说。

赵高知道朕召见伏生是为问国家大事,却依然选择叩门,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了?

伏生脸上怒色一闪,就要怒斥始皇帝研究学问之时怎能左顾右盼!

还好瞅见了始皇帝身上那件黑色的冕服,打了一个激灵。

醒悟到面前之人不是那些和他请教学问的儒家门生,而是掌握儒家生死的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