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页

各郡郡守再也坐不住衙门了,纷纷巡视郡内各县,考察资源、民情,挖掘经济优势,县令们更是积极行动起来,一场大规模的经济提速发展,潜移默化中酝酿、积蓄、等待爆发。

郡县一动,连带着把宗家学派们也都带动起来,各宗家学派来要政策的、要投入的络绎不绝,各种计划、规划更是如雪片一样落到各级衙门前。

前书房的书案上,顿时堆满了待批的奏章。

吕不韦从早上起来一直忙到现在,累得腰酸腿疼的,不禁放下手中笔,伸了个懒腰,望了一眼那堆仍然非常多、还未来得及看的奏章,顿感苦不堪言,暗道:君王有什么好的,每天不用干别的,光是批阅这些奏章,都要忙不过来呢。

幸亏吕不韦来自现代,熟读史书,知道应该有所分权,没必要事无巨细事必亲躬的,识大体,弃细务,才是正确的为君之道。

第二天早朝,他就明确划分了,何事该上奏待批阅,何事可由三省六部自行处置,然后上报备阅,何事各郡县可自行处置,报三省六部备阅。

至此以后,须批阅的奏章明显的减少,备阅的奏章经过整理条陈后,看起来也省事的多了。

天下永远也不会平静,毕竟当权者,都向往着更大的权力。大夫想进卿,卿者盼为君,君着惦念着为侯,侯却想要为王。战国的诸王,却都盼望着可为天子,掌管中原的万里河山。

在春耕之后不久,中原形势又开始风起云涌。

楚国大举发兵,进攻齐、魏两国南境,期望可以在大江以南,争得一片楚之土地。

齐、魏两国马上做出了反击,在大江的中游和下游地区,与楚国展开了激烈的大战。

吕不韦敏锐地嗅到了一缕,插手中原事务的良机,马上召开朝会,与三省六部的大臣,一起研究起对策。

这吕国的大计划,在弘德殿内进行,参与这次吕国最高级别会议之人,除了过去的五大将等军系人员,以及那些追随吕不韦多年之人外,却多出了很多新的面孔。

这些新加入吕国的大臣,都是通过三年六届科举之后,并经过选拔与实践,确实具备真才实学之人。

当年投奔吕不韦的嫪宏远,如今已是正式成为吕国的吏部尚书,但却一直克尽职守,从不与身为内侍长的其弟嫪毐接触。

就算是朝会之时,陪在吕不韦身边的嫪毐,主动与其打招呼,他也只是漠然点头,却不理会。

对此,吕国朝堂之人,对其都是深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