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二)

清明祝 古桥头 1049 字 2022-11-13

徐王羞惭万分,正不知如何是好,却见身后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物出来,他手摇竹扇,指那使者道:“小声点,小声点!你这么急作甚?”

“敢问这是……”

“此乃本王侍读蓝渊。”徐王笑着将他拉来,“他有惊世谋略,才能不在当朝公卿之下呀。”

“敢问蓝……蓝大人有何高见?”

蓝渊笑道:“在下碌碌之辈,焉敢发什么高见。只不过这徐王嘛,他性情急躁,容易心慌,请您勿要催逼,容我与殿下谈叙一番,方得个好主意。”

“请便。”

蓝渊朝徐王使个眼色,徐王心领神会,同他入屋暗议去了。

事已至此,京师的政情局势是需要在此解释一番的。自柳镇年胁帝南巡以来,晏温就成为了朝中呼云唤雨的角色。不管此人怎么效忠柳党,可毕竟是文人,与柳镇年的方式大有异处,考虑的明显更多些,比柳镇年那样的暴力政策更周全。

他首先想到,柳党在朝中占据全部的要职,这让满朝上下的后进之士难望升迁,都攒了满肚子的火气,只是没有机会爆发罢了。可那些横行霸道的柳党们并没感到什么压抑冷淡的气氛,反而觉得应该如此,应该如此长久下去。

晏温却不一样,他不止一次劝说过同僚:“大将军虽名望极重,威震海内,然于恩惠上面不甚着墨。要想把这头号交椅坐稳了,就得施行仁政,不可空凭你们这些毒辣手段。那些自命清高的士大夫虽一个个招人厌恶,但仍是朝廷之根基,不可轻易斩除。要让我们的权力得到认可,才能立足在这京城,号令整个天下。前代权臣败亡之事,殷鉴不远哪!”

这些人畏于晏温的地位,只得唯唯称诺;但转眼间,便都不愿向其他大臣作什么让步了。晏温对这些跟着柳镇年的兄弟们也不好下手。

但到了这时,时机已然成熟。晏温便开始发号施令,先将柳党的一位御史大夫迁调出去,改任章汉;又命孙惟高为翰林学士,以悦人心。这二位虽图谋不轨,但面上则极力巴结晏温,附和其意,因此屡受亲信。

至于他们的另一个同谋——徐王呢?此人就复杂得多了。他与太子的关系不错,但对柳党也无明确的想法,只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罢了。可今日容不得他再蒙混了,他必须找到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