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

清明祝 古桥头 1055 字 2022-11-13

“这个责任大些……不过还好,让他历练历练。”柳镇年仅思索片刻,就痛快地决定了,“那这么说,我要以中书省的名义向陛下请旨了。诸位可都同意?”

立慎等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之处,纷纷点头:“我等惟有奉命。”

柳镇年把盖了大印的奏书呈了上去,先经监国太子阅过,见并无问题,便交到皇帝手里,命太尉桂辅草诏,交小太监到兵部宣读。

时介文武在衙门里午睡未起,忽被敲门声惊了起来,问之书办,说是皇帝降旨来除拜官员。他暗寻思:‘我兵部里的人都干得好好的,也没道理再添个新人。陛下此是何故?’

介文武带着困惑,急急忙忙穿上了官服,挺着肥硕的身躯,费力地跑去开了门。

“介文武,听旨!”那太监也不打声招呼,直直地走进来,眼一瞥,说道。

“臣听旨。”

“诏曰:近来立相之议,忠奸纷沓,朕几不能目明。幸一二大臣以社稷为虑,匡清朝野,其心可嘉。今蔡贤卿存抚大臣,有功于世,特拜为兵部主事,想尔知悉。”

“接旨吧。”那小太监顿顿嗓子,说道。

但介文武却纹丝不动,只有撑着地的双手不停发抖,半天没有句回音。

“怎么!不接旨?”小太监喝斥道。

介文武慢慢抬头,但见其嘴唇发紫:“下官……下官并非不接皇上的旨意,只是……有难言之隐。”

“嗯?”

“实不相瞒,这蔡贤卿乃是一介戏子,本属贱籍,怎可授予官职?朝廷纵有奖才之心,也不可如此疏忽,公违制度啊……”介文武抹了额头上一把汗下来,袖子都湿透了。

“可这是天子成命,我怎能收回?”小太监也略显紧张了,“我不管这些,咱家做不了主……你还是先领旨吧。”

介文武只好咬咬牙,拿下这封诏书,供在桌案之上,磕了三个响头。

“我虽领旨,然不可就叫蔡贤卿过来办差,”介文武又与那小太监道,“你速速去禀圣上,想个主意……我这里不能拖延太久,千万,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