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五)

清明祝 古桥头 1037 字 2022-11-13

“蔡老,这极有可能是他们内部分歧的结果!若是自购木材,或者行船远运,皆须花费不少,因此众番商不愿分利,才有了吴思经转求朝廷这一着。番商们减轻了负担,自然就肯与他分享好处了。”

蔡贤卿不禁猛地拍了几下大腿,哈哈大笑:“廷龙这些话果真鞭辟入里!老夫佩服!”

叶永甲连忙谦虚了几句“岂敢”,即又言曰:“这传教的心术不正,与官府素有来往,如不除之,早晚酿成大患。明日我等再试他一试,如仍无悔意,当密请朝中派官拿人。”

蔡贤卿劝道:“叶大人不可心急。那群番商与吴思经互为表里,你抓了他去,他们就没了一个可倚赖的同党,则有投鼠忌器之嫌。况且那条计策还算不错,能给边关节省一些时间。为了目前的大局,暂时忍气吞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

叶永甲听后,也感到自己的发言冲动了:“但我们不能纹丝不动。既然有这么一个缺口可资利用,不如设下一个离间之计,激化他们双方的矛盾。”

“如何离间?”

窗外刮起一阵冷风,叶永甲将手掩盖住了火苗:“等等吧,相机行事。”

叶永甲终归依照吴思经的建议,写下了一道专门上呈工部的密奏,令人火速寄送回京。这本奏疏并未在京城引起什么风雨,钮远等人一致认为此议可行,只讨论了两天,便使工部向宁河发了回批。

吴思经听说工部准了,登时欣喜若狂,尽管四位客商不愿动身,但在他的百般催促之下,还是一齐赶至了宁河。

叶永甲坐在二堂中央,环视四周,看众人已经坐定,便咳嗽一声,从怀中徐徐掏出了工部的批文:“前几日吴主教向我提的议,诸位客人亦同我讲过,所以我就采纳众意,禀求了朝廷。这不,的确收到了工部的批文。为公平起见,公文我还尚未解封,交由诸公一起拆看。”

吴思经直笑着说:“还是叶大人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