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都是麦子做的啊……面食。”
许宣笑着说道,因为时间还早的缘故,很多的事情都还在布置之中,因此几人便就着面包、馒头之类的进行了一些讨论。
“麦子一直都用来做馒头,或是面食,如果是面包的话……很多人大概接受不了吧?”元盼盼这般说道,手中的动作丝毫不慢,将桌子上最后一个面包抢在手中。
“谁说一直吃馒头的?”许宣笑着摇摇头,他在这些事情上是最有发言权的:“唐宋之前,可见不着馒头。”许宣说道这里,声音顿了顿:“其实不只是馒头……最初有麦子的时候,都是当做米来吃的……”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麦子和面食是同步的。在许宣的印象里,中国似乎是个例外。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许多世纪以来,古人食用麦子的方法和食用谷子、稻子是一样的,即所谓“粒食”。将麦子整粒蒸煮熟化之后,制成“麦饭”——或者也可以叫“麮”——,用筷子挟食。
但麦饭又粗又硬,口感并不好。于是人们便想到用磨来加工,变成了碎粒麦屑,使其更象北方的小米。紧接着再按小米的蒸煮方法加工成“麦饭”,这种麦饭虽然比整粒的麦饭要好吃一些,但仍然算不上是面食。真正的面食的兴起时间大抵,而普及却是在千年之后的唐代。
唐宋以后,虽然面食开始普及,但古人并没有象其他以麦子为主食的民族一样靠烤面包来养活自己,而依然是采用自己所惯用的方法,将面粉加工成馒头、包子、面条之类,蒸煮而食,故有笼饼、蒸饼和汤饼之称。
麦作的推广和面食的普及是分不开,只是这种面食也已是本土化后的面食。本应伴随麦作传入中土的烤面包,其实是在明末清初才由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和汤若望等人带入中国,眼下还不到时候。许宣的作为,不知不觉中,又将原本的历史朝前推进了一步甚至更多。这些举动,眼下也只是新奇一些,其影响也只有随后人们从后往前看的时候,才能够发现。
元盼盼吃完面包,可爱的舌头将五指间的一些面包屑舔去,看起来挺没有形象的,不过她也不在乎。随后见到一旁在指挥着小二们的柳儿,兴冲冲地跑过去。留下方元夫同许宣二人在说些话。
“那些五峰遗宝里获得的东西,也到用出来的时候了……”
“你指的是……”
“呵。”
……
鞭炮一阵一阵地放着,引来众人的注意,但这样的注意里,人们的情绪变得古怪起来。看临仙楼的架势,今日怕是要开张,只是没有顾客,这样的雷声随后会下多大的雨,也并不知道。
倒是听闻那个叫许宣的书生回来了,知道书生过往的人们,心中难免会有些期待——这可是一个不肯吃亏的主啊——临仙楼眼下面临这样的局面,原本对他所要做的事情就有猜测的人们,心头就有些热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