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页

第六百一十七章 黄昏中的客人

三月的北京城依旧有了冷,冬天变得越来越长了,气候开始变得反常了。这对天启皇帝开说,真的算不上一个好消息。最近朝廷在忙碌的是春耕的问题,当然不是传统的春耕,而是天启皇帝准备推行的新政策。

玉米已经培育两年了,种子已经在足够多,足够在辽东和北方的一些省份进行试种了。辽东已经种了一年了,收成非常的不错。如今在北直隶准备大规模的试种,这是天启皇帝能够很好控制的省份。

至于其他省份的试种,天启皇帝知道不能够着急,毕竟这个时代的消息传播的太慢。很多百姓也相信不及的朝廷,白给种子他们也未见得领情。不过天启皇帝已经下旨给了各地的官员,将种子放在官田里面种植,为明天的大规模推广打下基础。

对于天启皇帝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刚刚有些钱财的时候,这个计划就开始了。锦衣卫的一个秘密任务,就是收集种子。他们的目标便是那些侨居在大明的外国人,最后还是徐光启通过自己的关系弄到了种子。其实地瓜很土豆在大明已经开始有人种植了,只不过是没有被推广开来。

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就有了记载,天启皇帝又在国子监里面开设了一个新的科研项目,那就是种子的培育。发现新的作物,增加新的粮食产量,这是接下来几年的重中之重。

随着小冰川期的到来,气候会变得越来越糟糕,天气变冷,地震水灾频发,这都是天启皇帝要面对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明朝末年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粮食便成了这个时候的关键,其实粮食在什么时候都是关键。

或许造反不一定是因为吃不饱饭,可是纵观历史,推翻朝代的农民一起,都是因为吃不饱饭。现在大明的人口和后世相比,实在是不能用多来形容,只是耕作方式和产出太少了。

现在整个大明人口有一亿左右,粮食的压力远没有后世那么大。不过发展农业是一个长久的事情,想要解决当下粮食紧缺的问题,需要一个更加快速的办法。要知道今年是天启五年,山西将会有一场大旱灾,开启农民起义的大旱灾。

正是因为连续三年的大旱灾,让西北的百姓到了活不下去的境地。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粮食!虽然起义会在两年后爆发,可是天启皇帝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对于天启皇帝来说,最好的获得粮食的办法便是进口!进口的最好方法便是海上贸易,或许进口粮食成本太高,可是在吃不上饭的时候,成本在高也是低成本。更何况以国家的名义去东南亚买粮,天启皇帝觉得并不太需要考虑成本。

“皇上不必太过于担心,无论是内阁还是军机处,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他们不敢有丝毫怠慢的,臣也会随时盯着的!”孙承宗见天启皇帝似乎有些烦躁,开口安慰道,脸上带着开怀的笑容。

对于孙承宗来说,天启皇帝的所作所为让他十分的欣慰,只是他觉得天启皇帝对什么事情都有些着急了。不过他看的出来天启皇帝还有原因,可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开口问。

其实天启皇帝一直在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生命!历史上的天启皇帝在天启七年死了,现在已经是天启五年了。自己虽然改变了很多事情,可是对于这件事情还是没什么把握。

历史上对天启皇帝的死,说法颇多,真相也是扑朔迷离,天启皇帝真的不敢确定自己能够躲得过去。在自己有限的生命力,天启皇帝希望自己能够做更多的事情。这个心思自然不会对孙承宗说,天启皇帝不会对任何人说。

“先生,这件事情就要多多的拜托你了!朕还在想海贸的事情,军机处正在制定的详细的计划,朕希望能够快些,朕有些等不及了!”天启皇帝将手中的奏折放下,轻轻的揉了揉自己的额头,沉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