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页

且不说刘备等人商量的结果,孙策的后事却也让江东众人有一些伤脑筋。

江东的两位大佬,孙权、周瑜,已经表明了不会插手丧礼的事了,这倒不是两人对孙策不关心,人走茶就凉,而是两人伤心过度所致。

周瑜且不说了,同窗之情,兄弟之谊,加上周瑜本身就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能有这种表现倒也不出乎江东众人意料,而孙权呢,老子孙坚早早就战死沙场,家里多亏有孙策这个大哥支撑着,加上这位大哥一上来就表明了要他做继承人,平时虽然要求严格,可孙权也懂事,自然对孙策感念不已,两兄弟的感情那叫一个铁,再加上周瑜的表现,他孙权想不这么表现也不行。

所以,孙策的丧礼就由孙家另一位掌权者,孙静主办了。

不过,一上来,就遇到了麻烦。

麻烦的来源就是孙策的大将军头衔。

大多数江东官员认为孙策的丧礼应当一切以大将军的用度为准,这一点倒是勿庸置疑,只是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孙策这个大将军居然没有印信!

这当然麻烦了。

没有印信,那能代表什么?只能说这一切都是假的。

这一下,就有人不干了。

被许成扔来的那老几位,原太常种佛、国舅董承,带着几个人叫嚣开了,说是没有印信,就不合礼法,孙策这个大将军就不能算数,自然,那丧礼就不能按大将军的来办了。

本来嘛,孙策是什么人?

那可是一向动手快过动嘴的!许成把种佛和董承扔给了他,本来就是让这两位来找他麻烦,弄得他烦心,结果,这两位“不辱使命”,一来就把孙策给惹火了,加上两个人的身上都还各自有一个太守的任命,摆明了是要在孙策嘴里夺食了,孙策哪还会跟他们客气?接了圣旨就用刚得到的大将军的名号把这两人给压得死死的,然后有多远就扔多远,当然,是要找人看着的。

只是,这两人怎么说也不是普通人,所以,孙策把他们看住以后就没有再进一步的行动,这两人呢,不久也就适应了情况,不再处处抵触孙策,终于在不久之后就能“自由活动”了。

而孙策一死,这两位可就不安分了!

两人也不是笨蛋,在江东这么久,自然也联系了一些跟孙策有隙,看孙家不顺眼的人,而现在,孙家没有了顶梁柱,正是大好时机,只要能处理的好,就能拿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所以,两人就当起了这一波“倒孙运动”的主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