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页

隋末[校对版] 木子蓝色 2642 字 2022-11-13

看着李节那张臭脸,陈克复心里却格外舒坦。对于沈光,陈克复是十分欣赏的,这肉飞仙完全就是一员猛将,而且更是一员步军猛将。

只是之前因为他是李节带来的人,心中难免会有几分芥蒂,对于他并不敢完全放心。

虽然知道沈光也是南陈之人,但是对于陈克复来说却一样的不敢放心。但是这段时间接触下来,发现沈光对于他还是十分支持的,而且关键的是在他手下的这一拨将领中也是十分出类拔萃的。今天这一问,更是等于在让沈光站队,而眼下沈光没有半丝犹豫的选择,也十分的让陈克复满意。

陈克复不怒反笑,“还是沈光将军说的好啊,上下一心,才能其利断金。李节将军一直说最好的策略就是防守,你只看到过去我隋军数十万人围攻数月而不得下,就以为只要坐守就真的会万无一失了,但是李节将军难道不知道有句话叫,时局变换,彼一时、此一时吗?高建武能守城月余而不失,那是因为他有兵十万,还有二十万上下一心的城中百姓。”

“而我们如今虽据坚城,可是熟练之兵不过一万,完全不能和当初的辽人相比。而且再好的防守也是有漏洞的,难道李节将军才过了半天就已经忘记了,我们是怎么攻进辽东城的?只不过是几条暗道,我们就轻松的将这座数次围攻而不得下的坚城拿了下来。这难道还不足以让李将军清醒一点?”

“这世上就没有攻不破的坚城,最好的防守不是城有多坚,墙有多厚。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以攻代守,将战争的主动权完全掌握的手中,这才是最好的防守方式。我们现在的缺陷是士兵不精,而打伏击战,围歼战却正是最好的化解兵卒不精的办法。我们唯有抓住机会,在高句丽人反扑前,将我们附近的有生力量尽最大可能度的消灭,然后再凭城坚守,这才是上上策。”

“陈克复,你做得太过份了。李节将军乃是陛下亲点的破军营之次官,如今你居然如此对待李将军,你这是惘顾圣意,你这是拥兵自重!”第五师副师长王成振臂大喝道,只是他的话语却没有人附和,除了同是李节部下的第六师副师长李映外,所有的将校们一个个把脸撇向一边。

跳的再高,在陈克复的眼中也不过是一跳梁小丑,他看的都懒得去看那两人一眼,连将目光稍微转移过去一下都不愿意。自始至终,陈克复关注的一直是李节,还有一众新军校尉们。虽然李节如今被他吃的死死的,但是他的两个老部下还是担任着五六两师的副师长,而且这次攻城突然,民壮的所有指挥权也是交给了李节。

第五、六两师两万多人,却只有陈富、陈贵两个自己人在管理,对于万两多人的大部队来说,实在是有些空子太大,他不得不防李节趁此机会丢下破军营,转而去新军中拉拢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对于这个一直想着夺权的家伙他可是一点也不愿意马虎,哪怕是如今被他给架上了高阁,但是这样的家伙,一不小心还是会给自己惹出很大麻烦来的。

毛翊、胡海、罗林、沈光、李世民、陈富、陈贵几位将校起身而出,腾的一下单膝跪下,大声道:“我等谨遵大将军号令,唯大将军马首是瞻,原为此次大战先锋!”

几位军中大将一表态,大厅中还愣着的一众大小校尉们全都腾的站了起来,齐声向陈克复表态,整个大厅中只剩下了李节和王成、李映三人愣愣的站在那里,心里说不出的苦滋味。

第104章 调虎离山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在陈克复穿越之前最先接触到的时候,是一度被当作是一个不好的词语来用的。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事物和更多了解,陈克复反而赞同这句话了。特别是穿越之后,身处于这千年前的大时代之中,对于这句话更是有了个深刻的认识。

抛却各种其它因素而论,这句话绝对是一句至理名言,甚至可以说是治国安邦之策,是对历史、对战争、对治国方略的一个精准的概括。

历史上真正系统地总结出来并拿上台面的是汉代名臣晁错,这是历史之幸,中国之幸,因为这个战略被汉景帝采纳以后,平定了七王之乱,海内粗定,为以后汉武帝决战匈奴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