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帐下虽然说不上是猛将如云,却也算是有了初步的一众不错的将领,能帮他带兵打仗。可是文的那一套,至今却是一无所有,整个辽东城完全就是进行着军事管制。
过去是时势所迫,但是现在,他已经在辽东站住了脚,这内政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过去他不得已只能依靠李节来管理内政,可是李节并不和他同一条心,不是长久之策。
如今毛伯的到来,却等于在帮他解决这一个大问题。毛伯那可是当年南陈的太子少师,一个十分尊荣的重要职位,这可不比他们这些野路子,那是一个专业的大臣,人家能在南陈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管理现下一个小小的辽东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更何况,陈家庄可不只有一个毛伯,还有不少太子府中的官员的,这些人当年能选为太子府中的官员,那都是作为下届皇帝的左膀右臂来挑选的,那岂会差到哪去。
内城陈克复的帅府,陈克复一进门,就发现一头白发的毛伯正和他的老熟人,通事舍人黄兴跪坐在熊皮垫子上喝着茶,小野丽纱就如一个女主人一样,带着几个高句丽人中的汉人女子招待着。
毛伯也一眼看到了陈克复进来,忙站起身来,毛伯个子并不是很高大,背也已经有些躬,看上去一米七左右的样子。才六十余岁的人,却早已经是满头银丝,就连长长的胡须,也全都是银色。身上穿着一身白色的儒袍,腰中扎着一条简单的腰带,整个人看上去朴素,却又满是那种儒雅的味道。
要不是以前的陈克复太过于肌肉发达、大脑不发达,只要是个聪明人都能一眼看出来,毛伯这样的气度,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小小农庄中的管家,这明明就是一个满是浩然正气的大儒。
毛伯起身静静地站在那里,最初陈克复和毛翊他们写信给他,告诉了他们在辽东的点点滴滴时,他是即怒且气。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陈克复会跑去入伍和高句丽打仗。
时间一点点过去,信越收越多,知道的也越来越多。从生气到惊讶到不敢置信,到最后的激动、高兴、欣慰。对于过去那个大脑发达、头脑简单,总是犯浑的陈克复,毛伯虽然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叹息,感觉对不起皇太子的托付,把他的希望养成了一个浑小子,不过偶尔也会想,傻人是福,也许这样浑浑的过一辈子,才是陈克复最好的路子。
他没有想到,这才短短的半年多的时间,过去的那个浑小子,就一点点的变了。不但依然还是那么的勇武,却变得更加聪明,开窍了。
当日隋军大军撤兵回到涿郡时,毛伯带着陈家庄的人想去见下陈克复,没有想到,满怀希望而去,却失望而归。少主居然被留在了辽东,而且只有一万人。一想到这里,他就觉得无比的忧心,感觉对不起远在枹罕的皇太子深的托付。
在他看来,少主只带着万余人马留守辽东,那是一个必死之局。没有半分考虑,他立马招集了陈家庄的所有子弟,拿出了陈家的所有积蓄钱粮,又招募了些愿意一起去辽东的汉子。急急忙忙的,几百人就这样赶过来了。
一路上正好追上了来传旨的黄兴,正好结伴而来,走了大半个月,才刚刚赶到辽东城。一进辽东城,不但黄兴愣了,毛伯也愣了。在见到了留守的陈家庄子弟陈青后,毛伯终于知道了所有的事情,连少主志在复国的想法也知道了。
对于少主能有这样的想法,他自然也是十分的欣慰。如今的大隋,在毛伯看来,和当年后主时的朝政也没什么两样,都是亡国之像。如果少主有如此鸿志,他当然愿意为他再奉献一切。
陈克复看到这个老人,心中也突然有些哽咽,忠贞、正直,这是一个拥有着中华传统美德的老人,更是他的亲人。三两步走到他的跟前,陈克复双膝跪下,行了一个大礼,如同儿子给父亲见礼。
毛伯有些惶恐的让到一边,急忙伸手去扶,“少爷,这可使不得,尊卑有别,于礼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