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页

隋末[校对版] 木子蓝色 2557 字 2022-11-13

可是李靖这样的绝世人才,陈克复可不想错过。现在李靖的官职很低,不过是从五品官。且是在马邑这样的边关四战之地,地处偏僻,生活艰苦。如果陈克复能让李靖带兵的话,相信这个痴迷于兵法的未来大帅,肯定会有些心动。辽东有的是兵马,现在将领也不少,但是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帅才,却是很少。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能求。而他陈克复现在精兵十余万,将校数百,可是帅才还真没几个。

说话间,那边李渊也带着其余人赶到,李渊现在是太原留守,和马邑倒也相距不远。两人更是老相识,见面相互寒暄数句。李渊和陈深见了一礼,笑道:“日盼夜盼,终于将亲家公盼来了,破军和三娘的婚事可就等着你这个长辈呢,婚礼中有不少的事情,还得征询亲家公的意见呢。当初在辽东之时,也没经过您的同意,就把婚事定下了,真是唐突了。”

陈深面露微笑:“唐公过谦了,破军能娶到唐公的女公子,那是他几世修来的福份。我这个不称职的父亲又岂会有半点异议,我早有闻唐公家教甚好,以后有三娘打理破军的家事,我也放心许多了。现在我也已经到京了,定会马上着人安排六礼,送上一份最丰厚的聘礼的。”

众人寒暄一顿,也各自上马返城,陈克复跨于马上和父亲并辔而行。大家也知道两父子二十多年没见,都自觉的远远离开一段距离,不愿意打扰到这久别重逢的父子间的述话。

陈深转头注视陈克复许久,长叹一口气道:“你真的要走这条路吗?要知道你现在什么都有了,如果就这样,富贵一生自然是不会错的。一旦选择,可就无法再更改了。”

陈克复点了点头,“父亲,这条路是我选择的,而且我早已经走了许久了,不可能再回头了。我希望父亲你能支持我,我需要你的帮助!”

沉默了许久,陈深叹息一声,“宿命,这都是宿命。也好吧,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那我也不再说什么。二十多年了,没想到,当年的一些安排也还有启用的一天。”

第319章 ‘江南会’

古籍《礼记·昏礼》上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另《仪礼》上说∶“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就是创于西周而后为历朝所沿袭的“婚姻六礼”传统习俗。

婚礼乃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必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算现在皇帝杨广喜上添喜下旨赐婚,但是这婚礼的六礼程序却也一样不能少。

陈深一到东都,立马就请了大媒往李渊家行纳彩礼提亲,两家早已经定亲,现在不过是补礼。李家同意了大媒之提亲后,则由陈家正式备领往唐国公府求亲。这个备礼和后面的纳吉同时进行,也就是下娉,下定。男女双方都是当朝宰相,且都是国公之家,这聘礼自然是十分丰厚。

陈家随同聘礼下红绿描金书帖“龙凤书帖”,帖上写“素仰壶范,久钦四德,千金一诺,光生蓬壁”;李渊家回帖写:“一枝幸附,三生契合,七襄愧极,九如庆祝”。

紧接着就是请期,这个也都是早已经定下了的,来年正月初八的吉日,此礼一完,整个婚礼就只差一道亲迎礼。亲迎礼完成就意味着成妻之礼。亲迎被看成是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基本依据。凡未亲迎而夫死,女可以改嫁。然而一旦举行了亲迎之礼后而夫死,按礼俗规定,新妇就只能认命“从一而终”了。

不过亲迎礼完成之后,婚礼并没有全部完成,第二天还要进行成妇之礼;若公婆已故,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庙见”。只要当入了陈家的李秀宁拜过了公公陈深之后,从此她就是陈克复明媒正娶的正妻了。

连续半个月的时间,陈克复都在忙着这么一件大事,从聘礼的礼单,到最后宴请宾客的名单,甚至各个礼义上要穿戴的冠服,都有一整套繁复的程序。这让已经娶过三个妾的陈克复觉得,自己之前在辽东的那婚礼,还真跟小孩过家家一样。难怪古代正妻和妾侍之间的地位天壤之别,就光看这成婚的礼仪就已经能看出这之间的巨大的差别了。

十一月一日的外任朝集使户部见讫,又于尚书省与群官礼见。尚书省两仆射加上六部尚书,合称八座,陈克复如今身为尚书右仆射,这考核自然考核不到他的头上,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