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不过好歹也因为这样,开垦出了边疆的大片荒地,解决了民生问题。

尤其是河套地区,辽东辽北,乃至靠近漠北的广大区域。

原本因为连年战乱,百姓四处逃荒,良田荒芜,人烟稀少。有些则干脆自古都是无人开垦的荒地。

把这些地方开垦出来,完全符合孔子他老人家说的那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费。”

虽然有明朝有驻军戍边,屯兵种地的传统,但毕竟军队的能力有限。

建国之初,几个重要的边城都没有办法恢复农耕和商业流通,不利于边境发展和人口增长。

有了这些盐商在当地屯田,招募农民耕种,又源源不断地将内陆的各种茶叶、布匹商品带到边境,很快就带动了当地的发展。

几年下来,至少在北边的几个卫所,商屯都经营的挺不错的。

要说有什么问题,问题也很明显。

北边那边,发生的最多是所谓“占窝”——就是皇亲,勋爵,宦官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势力,买通户部,将本该发给商人的盐引,批给他们。然后再由他们,转卖给盐商,先赚上个一笔。

如此一来,商人们势必将会在当地大肆剥削。甚至同时从事私盐贩卖,边境走私,以求尽可能地弥补其中的损失。

不过北边那边空地多,虽然“开中法”在那里实施的有些不对劲,好歹没有和当地的牧民抢地。只是“占窝”,没有“占地”。

但是西南这边却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土人们刀耕火种,在这里可是种了几百年的地了,边境的田地并不是无主荒田。

王员外应该是通过一番运作,将当地土人有主的熟田,改名换姓,弄成了“商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