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才说的,是去年殿试放榜之后,同科的举子们,在荣恩宴,也被称为“鹿鸣宴”和“琼林宴”的事情。
万达看着邱子晋对着炫耀本县学子成绩,一脸淡然的邱子晋同学。
想着这大概就是属于学霸的“凡尔赛”吧。
一年之内能出三位进士,其中有一位至少闯入了二甲——这意味着什么?
三年一次的考试中,一个小小的县城有三个人考入了全国前三百。
这可比后世考入清华、北大的难度高多了。
要知道,邱子晋作为监察御史,就有负责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职责。
而明代对官员的考核是多方面的,包括税收情况,服徭役情况,黄册登基清查,缉捕盗贼,劝农等等。
小小的一个县衙,集中了未来整个税务、工商、警察、城管、教育的职责于一身。
而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就是税收,和教育。
此处的“教育”,用粗暴点的方式来说,就是每年有多少本县的学子,在乡试和会试中脱颖而出。类似于后世的“升学率考核”。
像歙县这样的文教之乡,如果三年里出不了三个进士,才让人啧啧称奇,觉得本任父母官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甚至会惊动府一级的官员下来视察。
“江南富庶,读书人自然也多些。更何况徽州乃是朱圣人故里。”
邱子晋一本正经地说道。
罗县令本来想炫耀一下政绩,没想到对方觉得他这点根本算不上什么,只好讪讪地笑了两声,乖乖地闭上嘴。
“邱巡按此言差矣,虽然徽州人读书好是风气使然。但是这两年在大比中,我们歙县可是在全州府都是名列前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