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这里开铺子还是有弊端的,不像镇上的铺子面对的是镇里所有人,这里依赖来赶集的人更多些。
有两个客人吃完了打算离开,他们手里拿着扁担和篮子,看模样和打扮是附近的村民。
“还别说,老板家的馄饨就是味儿好,我今天来卖家里种的棉花,就想着要吃一口,最近大概有一阵不来了,先解解馋。”
“怎么?您这是家里有事要忙?”顾大娘好奇问道。
“这马上地里就要收庄稼,哪有功夫再来赶集,等忙过这阵儿吧。”
顾大娘点头道:“倒也是,收了粮食还要交税子,光这一项就要耽误几日,那等有空了可一定来。”
“自然自然。”
听到对话,晚香这才想起马上就要秋收了。
当地收两季稻,夏秋各一季,每次收庄稼的时候,也是附近农人最忙碌的时候。
乔家也有地,但因为有磨坊又没精力打点,早就佃给别人种了,镇上像这样的人家不少,多是自己另外有营生的。
而顾大娘和这个村民所言的交税子,是每年收成后,种地的农人给朝廷交苛捐杂税,多是以粮食作为兑现。像乔家的地是佃出去,苛捐杂税就由种地的佃户交,地主是不管的。
每次到交税子的时候,对每地都是要事,因着人太多,负责收税子的人又太少,往往等一天都轮不上自己,只能第二天又来,费时费力不说,人也挺遭罪的。
“秀秀,你怎么了?”顾大娘突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