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东林产生分歧

简而言之,东林根基不深,需要靠政治冒险、打造人设,以及拉拢有名声、才能的大佬逐步壮大。

东林党内部立刻展开讨论,一直在朝中的杨涟最有发言权,又有左光斗、汪文言全力配合,按说应立即执行。

但是在这关键时刻,王宏宇挖的坑,开始发挥作用了。

还在赶往京城路上的邹元标,听说这个计划以后,立刻派人叫停,并委托学生艾友芝传达了他的想法。

“众人要熊廷弼去职,当然不能犯众怒,但是袁应泰不能调回辽东,因为云贵的形势也很紧张。”

袁应泰已经被万历任命为云贵巡抚,现在已经离开辽东走到河北了。

邹元标是东林三巨头,威望极高。杨涟和汪文言都算是他后辈,不得不考虑他的意见。

与顾宪成合建东林书院的东林大佬高攀龙也在赶往京城的路上,他提议由袁可立出任辽东巡抚,暂时代为经略辽东。

高攀龙和袁可立私交极深,深知其有军事才能,又公正严明,是他心中最合适的人选。

这就是以借势,对付借势。

东林党借势成为功臣,又要借势先后拉拢袁应泰、熊廷弼,并插手地方大政和军权。

这个借势很厉害,在朝庭众人之上,处于第二层。

王宏宇早已把握住他们的心思,早就布局于邹元标、艾友芝,又借了万历皇帝的势,提前调走袁应泰,给袁可立制造了机会。

这就是在第三层,以借势对付借势。

东林内部陷入矛盾,虽然杨涟、汪文言很推荐袁应泰,但是邹元标反对,高攀龙推荐袁可立,这就让他们达不成统一,甚至隐隐有发生矛盾的趋势。

王宏宇吃着火锅唱着歌,以区区武举人的身份,让东林陷入了麻烦。

熊廷弼整个九月依旧在辽东经略的岗位上,抓紧时间整顿蒲河之战以后的问题,至少这次交战没有败,努尔哈赤可用的招数将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