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挖走工匠

小舅、表弟他们去选人的时候,王宏宇就在想下一步的事了。

60个熟练工匠,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其实还是不算多。

现在多拉人走,也不太现实,后面的教育和培养才是关键。

目前兵仗局的这些工匠都是按照师傅带徒弟,传帮带的方式来培养。

自己从后世来,当然知道这种师傅徒弟制效率比较低,分工合作也没有标准化。

要想大幅提高效率,大幅加快初级技术人员的培养,需要有基础教育、技术教育、系统工程,以及标准化和流水线。

这里面每一项都不能少。

教育发达,产业不行,轻则造成显着人才流失,重则知识技术类人群集中失业造成巨大隐患。

产业发达,教育不行,那就跟大明现状差不了太多。

例如丝绸、茶叶、瓷器、棉花、艺术品等,在这个时代具备技术含量又是高利润的行业,被一些资本家垂涎三尺,后面全部偷走技术,纷纷在其他地方复制。

再加上对方有教育加成,进行育种提升、技术改良、标准化生产,100年时间就完成复制和超越,最后占据了这些行业的上层。

就算教育、产业都发达,也需要标准化、流水线和系统工程。

这是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也是加速发展的关键,否则光靠师傅带徒弟、学校里搞教育,培养周期还是非常缓慢。

王宏宇做了初步蓝图。

从家具制品、玻璃制品、枪炮火器这三样开始,推进工场手工业,实行分工合作,初步搭建流水线式生产,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熟练技工的培养。

家具、玻璃、枪炮,正好对应市场中三个不同群体,即普通百姓、富裕大户和军火生意。

真正赚钱的还是前两个。

然后第二步,要搞更多赚钱产业、基础教育和技术研发。

第三步,是最紧缺的科学。

科学和技术一般被连在一起,但是两者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