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实物税收和白银税收

入库前被贪墨的,都一股脑推到农民偷奸耍滑头上。

仓库里800多斤粮食,用的时候能有600斤,那就是吏治优良。

古代吏治差的时候,直接上报粮库着火、遭灾、发霉,最后也就200斤……

几千年当官的一大动力,不就是这个嘛

白银税收后,这一套不能搞了。

税收定额无法凭空减少太多,否则用银子的衙门不干了。

虽然还有其他贪污的花活,但是再也没法明目张胆地将上千斤粮食,贪墨为200斤了。

大清吏治最坏时例外

官府的贪墨减少了,富商的财富却多了。

原本是贪墨一半,现在是收粮食价格降一半。

回到谷县这里。

县辖田亩共计12万多亩。

一个湖广的平原县,才12万亩地?谁信?

古时候土地产粮能赚钱,可没有什么抛荒,都巴不得多开垦一些。

谷县就这么路过一趟,简单估算都有20多万亩地。

那些没纳入税收的,自然是本地大地主和官吏家族的地。

官府统计交税的人口是7000多口,但实际人口也绝不会这么能少,肯定上万了。

多出来的这些人,恐怕多是大户仆从和依附于他们的佃农。

因为地主大户最擅于用自身土地财力优势,将贫农变为佃户。

具体的方法很简单,对陷入交税困难的贫农,名义上借钱,实际上放高利贷即可,欠得多了就要卖地,卖了地就只能当地主的佃农。

在地主的地上只要交租子,不用交税,一些佃农也觉得可以接受。

但是他们处于信息差的底端,属于被剥削最惨的人。

交租子的量往往达到收成的一半以上,比之前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