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文化产业开张

……

九月转瞬即逝。

九月一日,京师流动学堂出版社,正式发行各类书籍。

除郧阳外,保定、天津、襄阳、武昌等地同步开启新书发售。

文化产业一条龙,也在保定、襄阳和郧县率先营业,一时间文人墨客高度关注,识字的百姓兵卒多来捧场。

租书、念书、书法、绘画、茶点、评书、话剧、餐饮等产业都已开张。

王宏宇最关注的是《生产论:序。

此言一出必然惊世骇俗,保守的儒家文人必然会有强烈反应。

不过毕竟是匿名发布,王宏宇用的是化名“东马”,谁知道这人到底是谁呢?

就算追根朔源,找到京师流动学堂出版社,那也不用怕。

这里有许多文人、学者、看书人往来,流动性可不低,既能避免找麻烦,也能避免有人前来追捧。

晚明的社会比较繁荣,在市民快速崛起,文化打破地主文人垄断的背景下,整个时期体现出交流频繁、思想活跃、言谈百态、创新渐多的趋势。

这种新奇言论,在一些开明文人眼里见怪不怪。

更有些活跃的学派,本身的观点就比《生产论还要惊人。

王宏宇这样匿名一发,一定会激起千层浪,带动晚明社会中许多人发散思考。

不到5万人口的郧县,就云集了数千人关注自己的文化产业,一天时间内,买书、租书、看书者就有800人之多。

大伙对于探索未知事物很积极啊

这种心态十分宝贵。

自盛唐以来到近代之前,难有哪个时期像晚明一般,百姓心态这般开放、思想发展如此迅速。

正在看着络绎不绝的百姓参与到文化交流中,今天穿着便装的张名世眼神严肃地走到王宏宇身边,凑近耳朵禀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