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寒暄过后,纷纷各归其位。
围上来瞧热闹的江湖群侠也渐渐散开,将目光转向四方台,翘首等候今日第一场角逐。
郭子仪立于马上,向抱拳离去众人逐一还礼。待将众人目送完毕,转头一瞧,已有兵卒在伊阙东山(香山)脚下,寻了块开阔平坦的空地。
兵卒们挥斧扬鍤、十分老练,先将碍事的小树斫去,将地上杂草石块铲得平整。更又兵卒专门砍来许多粗实的枝干,去除细枝杂叶,一头削成尖锥,留作捆扎拒马、围栏之用。大校场外,已然是一派忙忙碌碌的景象。
郭子仪策马登上长轩北侧的一处缓坡,旋即调转马头、向辕门与四方台望去:
西山佛窟,伊水横流,寺僧群侠,尽收眼底。方才得令而去的灵真禅师,正与一个知客僧耳语着什么,全不理会愈发焦躁的一众侠士。而自己方才派出的郭十八,右手拄着陌刀,左手握着羽箭,恰立在灵真禅师身侧不远处,似在听候安排。
便在这时,灵真禅师忽地转过头来,看向群侠并更远处的长轩,昂头朗声道:“依郭令公美意,今派‘朔方十八骑’亲卫兵郭十八,欲以陌刀一柄、向各方英侠讨教武技功法。若有敢于应战者,可往香案铜瓯处、自撷一支序签来。今日首场竞逐,便自此二人始!”
话音方落,满场炸锅。
早有对朔方军到来心怀不满的番邦游侠武者,率先非议起来。认为郭令公此行不单是夸耀武力,更是要以势压人、好将那“如水剑”夺在手中。本就心存忌惮的中原侠士,听到这些诛心之言,不免将信将疑。于是也跟着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
长轩下各门翘楚,亦是表情各异。对元载这番伎俩安排,鄙夷者有之,赞赏者有之,漠不关心者亦有之。只有元载端坐其间,面露微笑,却是颇为自得。
郭子仪听罢灵真禅师之语,瞥了眼长轩下自鸣得意的元载,眉头先是一皱,很快又舒展开来:
那灵真禅师显然是得了元载授意,才故意这般说辞。目的便是要给他拉仇恨、树群敌,好叫一众侠士误以为,他亦是为夺剑而来。若是中原侠士,或许还会对他畏忌三分;可若是番邦赶来的僧俗武者,便未必买他朔方军的账。
毕竟番邦未化之人,有些本就对华夏不大敬服,总是蠢蠢欲动、想要占些上风回去。有些即便敬服,也是貌合神离、口蜜腹剑,未必就安了什么好心。是以郭十八立在辕门下、虽有“众矢之的”的可能,却也实在是一种试探与震慑。
试探的是盛朝周边番民,究竟哪些还不服王化、不肯与盛朝边民相安无事。震慑的亦是一些狼子野心之辈,叫他们行不义之事时有所忌惮,不敢再恣意妄为。若就这点来说,郭子仪倒是乐见其成。
果然,灵真禅师语罢不久,群侠中便站出好几人,皆是宗门教派选推中、未得入选者。
这些人几乎同时站起,又皆奋不顾身往香案铜瓯处奔去。对这难得的额外机会,此时却是看得比什么都重。
铜瓯中只插着一支羽箭,显然是香山寺僧有意为之。率先奔至近前的一人,正要劈手夺箭,却陡觉双腿一沉。一个重心不稳,当即向地面倒去。半途中侧头一看,却见身后某人早箍紧了自己双腿,要先将他扑倒、拖离香案,自己再去夺那唯一一支羽箭。
这做法登时奏效。先前那人一声痛呼,却是额角磕在了香案腿上,登时剧痛压来、天旋地转,很快便软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