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以祖宗之名

大明之后 青史尽成灰 1389 字 2022-11-14

少交田租,孔家就拿不到足够粮食。

而孔家的粮食,一面供应江南的清军,一面供应着山东,甚至还会往京城送点……洪承畴老谋深算,招抚南方,你有多大的本事,缺粮之后,看你怎么用兵?

山东调集了好几万兵马,要收拾谢迁,可粮食没了,让这帮人怎么打?

朱颐垣最初只是觉得袭扰清军后方,截断粮道,帮助谢迁,和清军周旋。

坦白讲,那时候他还很虚,那种无力感尚在。

他并不觉得自己能赢,只是在基于本能,组织义军,进行着反抗。

反正不能剃发易服,喊吾皇万万岁吧!

可是当朱颐垣到了莱芜,了解了孔家在这里的田产之后,他就不断思索,反复推敲。终于,让朱颐垣看透了这一步棋。

也看清楚了清廷的七寸。

不论有多少兵马,有多强大的战力,只要切断了粮食,阻断了经济来源,这个仗就打不下去。

找到了法门,有了自信。

进入莱芜之后的朱颐垣,脱胎换骨,做起事情的画风都不一样了。

“舅舅,我给孔家写了这封信,连同孔凡的脑袋,一起送过去。不过这还只是小菜,关键是联络费县的王俊,还有榆园义军,不要他们真的动兵,只要他们能放手鼓动百姓,抗拒田租,不给孔家粮食。不论山东,还是江南,情况都会好不少。”

朱颐垣勾勒的棋局,让叶廷兰目瞪口呆。

“好小子,你就在小小的莱芜城外,就要左右天下大局,你也太敢想了吧!”

叶廷兰大呼震惊。

可就在此时,那位东山先生赵士哲站了出来。

“朱公子,你的谋划虽然高明,可不论费县王俊,还是榆园义军,都未必有你的本事,想让他们鼓动百姓,少交田租,只怕不行。”

朱颐垣吸了口气,凝重道:“东山公,那您觉得谁可以?”

赵士哲呵呵一笑,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老夫!”

“您?”朱颐垣颇为惊讶,“东山公,非是晚生不相信前辈,只是生死大事,不能马虎。”

“哈哈哈!”赵士哲朗声大笑,“朱公子,书生自有嶙峋骨,在这个神州倾颓的当口,愿意挺身而出的仁人志士,何其之多!更何况你朱公子已经给了大家伙借口,又不是要反清,只是少交点田租,让百姓们能喘口气,这有什么错?”

确实没错,而且还干得天经地义,理直气壮。

此时此刻,就不得不提到这位东山先生的恐怖身份了,赵士哲成名非常早,他在山东一手创立了山左大社,而这个山左大社就是复社在北方的分社。

严谨点说,赵士哲是山东文坛盟主,不严谨点,他是北方士林领袖……总之是影响力十足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