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儿童节快乐

今天风太大,中华路上骑车的人不多,倒是马车不少,一般都是一匹马的车,这种大多数是农民到城里的百货商店买东西。

也有两匹马的车,这种车一般是副食商店的运输车辆,拉着青菜水果,也有一些拉着煤炭煤泥。

刘琅看到这些马车,想起了小时候七八岁时的种种趣事,那时他们这些屁孩子每次看到有马车经过就会悄悄的从后面跟上去,然后趴在马车挡板的后面,免费搭乘一下,不过这样做有些风险,要是被赶车的车夫发现,那手中的鞭子很可能就落在自己的身上。

不过,最让刘琅记忆深刻的是一种非常“恐怖”的马车,那就是环卫的掏粪车。

这个时代没有抽水马桶,只有共用的旱厕,北方人俗称“茅楼”,“茅楼”一旦被填满,环卫工人们就会人工有粪勺子给掏出去,然后装在马车上运到指定的农田去。

每次粪车走过,所有人都躲得老远,生怕马车颠簸溅出“干货”落在自己身上,不过七八岁的那些孩子可不会白白放过粪车,常常是捡起石头扔进那没有盖子遮挡的脏水中,溅出的液体和“粘稠物”有时会落在车夫身上,于是车夫们就会大喊大骂,周围的孩子们就哈哈大笑着一哄而散。

这种事看起来不可思议,可是在那个年代下,孩子们想尽一切办法在寻找着能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即便是哈哈一乐,就是身上落上屎尿也值得。

一家三口人沿着中华路走了大概八百米的距离就来到了阜城最中心的位置,解放广场。

解放广场、中华路、人民大街这样的名字在很多城市都会出现,就如这个时代的人很多都以建国、抗日、援朝这种极具时代特色词汇起名一样。

在广场的西面有一个街心公园,里面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算是个消遣的去处,不过这个公园在十年后被改造成了一片空旷的平地,铺上石板,还修建喷泉,美其名曰美化城市,但是老百姓却不领情,光秃秃的一片空地有什么美化?结果又过了两年再次种上了树木。

这个街心花园一改再改,到了三十多年后成为了老年人跳广场舞的场所,不过紧临的一座雕像却没有任何改变。

一座高九米的伟人雕像就屹立在阜城最中心的位置,这种雕像在这个时代应该是很多城市中都有的,不过三十多年后,全国已经没有几座城市还会矗立着伟人雕像了,阜城恰好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