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燕主要考虑一个保暖问题,她对北方的冬天充满了恐惧,印象中上辈子年幼时候,那种大雪皑皑的场面,非但没给她任何美的享受,反而只留下了冻到骨头缝里的感觉。
在那时,整个国家都处于狂风骤雨之中,南方洪灾,北方旱灾,在粮食颗粒无收的情况下,还遭遇了几十年里最寒冷最蛮长的冬日。
前朝皇帝昏庸无道,听信佞臣谗言,觉得这是天灾人力不可干预,无视百姓生死。殊不知,在被逼到了极致的情况下,便是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也会揭竿起义。
杨冬燕还记得自己上辈子在北方所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饥寒交迫之下,无数亲朋都没能等到春天。
粮食问题已经解决了,其实光老魏家秋天收上来的那些粮食,就足够一家子吃的了。
以前总是饥肠辘辘,那是因为北方这边的粮食只有一季,春天来得晚,春耕就会顺势往后推,连带收获的时间也比南方要晚上许多。偏冬天来得又早,等于说秋收的粮食是要一直吃到来年秋收的。
也因此,多数人家都会将秋粮仔细的分配好。
每个月吃多少,每天吃多少,甚至精确到每顿多少粮食下锅。
曾经的老魏家也是这么过日子的,不这么过,活不了啊!
眼下就不同了。
次日一早,杨冬燕打发大牛二牛去通炕道,自个儿则带着俩儿媳妇准备和面包饺子。
完全不吃肉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仔细算好了每顿的量。最省事的法子就是将猪肉剁成馅,添上蔬菜包饺子。
北方也不是全无优势的,起码在冬天,完全不用担心吃食坏掉。
取了三斤盐分较少的猪肉,杨冬燕又吩咐方氏拿了大白菜、萝卜,声势浩大的开始剁馅儿。
剁了猪肉剁白菜,剁完白菜剁萝卜,剁完萝卜……别着急,还有葱和姜,韭菜也有不少呢!
一开始杨冬燕还觉得这活儿特容易,毕竟比起擀饺子皮和包饺子这种细致活儿,剁馅儿啊,完全不费脑子的。